首次通过席夫碱缩合反应一步法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
噻唑苯酚偶联物
2-氨基噻唑水杨醛(受体1)。通过 FTIR、13 C NMR 和1 H NMR 证实了受体 1 的形成。IR光谱证实了醛
亚胺形成的存在。质子 NMR 进一步支持了它,显示醛峰消失和
新亚胺峰的形成。13 C NMR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受体1与各种
金属离子的络合,显示其对Fe 2+的选择性与所有其他潜在竞争离子相比,反向光致电子转移 (PET) 过程后的离子。受体1用作传感器以检测
水样中的Fe 2+离子。饮用
水中 Fe 2+离子的检测限(0.003 µM) 远低于 EPA(环境保护机构)推荐的 (5.37 M)。受体1回收Fe 2+的能力井
水、自来
水和饮用
水中的离子含量高达99.5%。受体 1 还用作分子对接中的螯合
配体(受体 1),并被评估为 NUDT5 的潜在
抑制剂,NUDT5 是一种用于乳腺癌的沉默激素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