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1-Nitroso-5,6,6a-triaza-benzo[a]fluorene | 238398-57-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1-Nitroso-5,6,6a-triaza-benzo[a]fluorene
英文别名
12-Nitrosoindolo[1,2-c][1,2,3]benzotriazine
11-Nitroso-5,6,6a-triaza-benzo[a]fluorene化学式
CAS
238398-57-7
化学式
C14H8N4O
mdl
——
分子量
248.244
InChiKey
QIRRYGQTPQBVI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59.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1-Nitroso-5,6,6a-triaza-benzo[a]fluorene硫酸potassium nitrate 作用下, 以60%的产率得到9-Nitro-11-nitroso-5,6,6a-triaza-benzo[a]fluoren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的环系统吲哚[1,2-c]苯并[1,2,3]三嗪的衍生物具有强大的抗肿瘤和抗菌活性。
    摘要:
    新的环系统吲哚[1,2-c]苯并[1,2,3]三嗪5的衍生物是通过将取代的2-(2-氨基苯基)吲哚重氮化,然后将重氮基团与环己基进行分子内偶联反应而合成的。吲哚氮。为了获得吲哚并苯并三嗪系统,必须保护吲哚核的3位以避免环化成吲哚并[3,2-c] cinnoline系统4。在体外评估了吲哚并三嗪5a-g对一组白血病的抗肿瘤活性。 -,淋巴瘤,癌和神经母细胞瘤衍生的细胞系。一些化合物在亚微摩尔浓度下抑制T和B细胞系的增殖,而它们对实体肿瘤细胞系的活性则在微摩尔范围内。当评估其5a,d的抗真菌潜力可抑制某些测试的真菌,尽管浓度非常接近抑制人细胞增殖的浓度。相反,所有吲哚苯并三嗪被证明是相当有效和选择性的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抑制剂。特别地,5b,c,g的效力比参考药物链霉素高80倍,并且以远低于对动物细胞的细胞毒性的浓度抑制上述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生长。
    DOI:
    10.1021/jm9806087
  • 作为产物:
    描述:
    2-(2-氨基苯基)吲哚氢氧化钾溶剂黄146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8.0h, 生成 11-Nitroso-5,6,6a-triaza-benzo[a]fluoren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的环系统吲哚[1,2-c]苯并[1,2,3]三嗪的衍生物具有强大的抗肿瘤和抗菌活性。
    摘要:
    新的环系统吲哚[1,2-c]苯并[1,2,3]三嗪5的衍生物是通过将取代的2-(2-氨基苯基)吲哚重氮化,然后将重氮基团与环己基进行分子内偶联反应而合成的。吲哚氮。为了获得吲哚并苯并三嗪系统,必须保护吲哚核的3位以避免环化成吲哚并[3,2-c] cinnoline系统4。在体外评估了吲哚并三嗪5a-g对一组白血病的抗肿瘤活性。 -,淋巴瘤,癌和神经母细胞瘤衍生的细胞系。一些化合物在亚微摩尔浓度下抑制T和B细胞系的增殖,而它们对实体肿瘤细胞系的活性则在微摩尔范围内。当评估其5a,d的抗真菌潜力可抑制某些测试的真菌,尽管浓度非常接近抑制人细胞增殖的浓度。相反,所有吲哚苯并三嗪被证明是相当有效和选择性的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抑制剂。特别地,5b,c,g的效力比参考药物链霉素高80倍,并且以远低于对动物细胞的细胞毒性的浓度抑制上述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生长。
    DOI:
    10.1021/jm980608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erivatives of the New Ring System Indolo[1,2-<i>c</i>]benzo[1,2,3]triazine with Potent Antitumor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作者:Girolamo Cirrincione、Anna Maria Almerico、Paola Barraja、Patrizia Diana、Antonino Lauria、Alessandra Passannanti、Chiara Musiu、Alessandra Pani、Paola Murtas、Carla Minnei、M. Elena Marongiu、Paolo La Colla
    DOI:10.1021/jm9806087
    日期:1999.7.1
    Derivatives of the new ring system indolo[1,2-c]benzo[1,2,3]triazine 5 were synthesized by diazotization of substituted 2-(2-aminophenyl)indoles followed by an intramolecular coupling reaction of the diazonium group with the indole nitrogen. To obtain the indolobenzotriazine system it was necessary to protect the 3 position of the indole nucleus to avoid cyclization into the indolo[3,2-c]cinnoline
    新的环系统吲哚[1,2-c]苯并[1,2,3]三嗪5的衍生物是通过将取代的2-(2-氨基苯基)吲哚重氮化,然后将重氮基团与环己基进行分子内偶联反应而合成的。吲哚氮。为了获得吲哚并苯并三嗪系统,必须保护吲哚核的3位以避免环化成吲哚并[3,2-c] cinnoline系统4。在体外评估了吲哚并三嗪5a-g对一组白血病的抗肿瘤活性。 -,淋巴瘤,癌和神经母细胞瘤衍生的细胞系。一些化合物在亚微摩尔浓度下抑制T和B细胞系的增殖,而它们对实体肿瘤细胞系的活性则在微摩尔范围内。当评估其5a,d的抗真菌潜力可抑制某些测试的真菌,尽管浓度非常接近抑制人细胞增殖的浓度。相反,所有吲哚苯并三嗪被证明是相当有效和选择性的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抑制剂。特别地,5b,c,g的效力比参考药物链霉素高80倍,并且以远低于对动物细胞的细胞毒性的浓度抑制上述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生长。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苯并咪唑并[1,2-C][1,2,3]苯并三嗪 硫代磷酸 O,O-二甲基 S-((4-氧代-1,2,3-苯并三嗪-3(4H)-基)甲基)酯 益棉磷 吗林那宗 保棉磷 N,N,N',N'-四甲基-O-(3,4-二氢-4-氧代-1,2,3-苯并三嗪-3-基)脲四氟硼酸盐(TDBTU) 8-甲氧基苯并[D][1,2,3]三嗪-4(3H)-酮 7-甲硫基-8,9,10-三氮杂双环[4.4.0]癸-1,3,5,7,9-五烯 7-乙氧基-6-甲氧基-4-(4-三氟甲基苯胺基)-1,2,3-苯并三嗪 7-乙氧基-6-甲氧基-4-(3-三氟甲基苯胺基)-1,2,3-苯并三嗪 7-乙氧基-4-(4-氟-3-三氟甲基苯胺基)-6-甲氧基-1,2,3-苯并三嗪 7-乙氧基-4-(3-氟-4-溴苯胺基)-6-甲氧基-1,2,3-苯并三嗪 7-乙氧基-4-(2-氟苯胺基)-6-甲氧基-1,2,3-苯并三嗪 6-硝基-1,2,3-苯并三嗪-4(1H)-酮2-氧化物 6-甲氧基-4-(4-氟苯胺基)-7-戊氧基-1,2,3-苯并三嗪 6-氟苯并[D][1,2,3]三嗪-4(1H)-酮 6-氟-3-羟基-1,2,3-苯并三嗪-4-酮 5-氯苯并[D][1,2,3]三嗪-4(3H)-酮 5-氟苯并[D][1,2,3]三嗪-4(3H)-酮 4-(4-甲氧基苯基)-1,2,3-苯并三嗪 4-(4-溴-3-氟苯胺基)-6-甲氧基-7-戊氧基-1,2,3-苯并三嗪 4-(3-氯-4-氟苯基氨基)-苯并[d] [1,2,3]三嗪 4-(3,5-二氟苯胺基)-6-甲氧基-7-戊氧基-1,2,3-苯并三嗪 3-苯基-1,2,3-苯并三嗪-4(3H)-酮 3-羟基甲基-4-酮苯并-1,2,3-噻嗪 3-羟基-8-(三氟甲基)苯并[D][1,2,3]三嗪-4(3H)-酮 3-羟基-7-甲基-1,2,3-苯并三嗪-4-酮 3-羟基-6-甲基苯并[D][1,2,3]三嗪-4(3H)-酮 3-羟基-1,2,3-苯并三嗪-4(3H)-酮 3-甲基苯并三嗪-4-酮 3-环己基-1,2,3-苯并三嗪-4-酮 3-氯甲基-3-苯并噻嗪-4(3H)-酮 3-哌啶-4-基-3H-苯并[d] [1,2,3]三嗪-4-酮 3-吡啶-2-基-1,2,3-苯并三嗪-4-酮 3-丙-2-烯基-1,2,3-苯并三嗪-4-酮 3-丁氧基-1,2,3-苯并三嗪-4-酮 3-[(甲氧基-甲硫基磷酰)巯基甲基]-1,2,3-苯并三嗪-4-酮 3-(氯甲氧基)-1,2,3-苯并三嗪-4-酮 3-(哌啶-4-基)苯并[D][1,2,3]三嗪-4(3H)-酮盐酸盐 3-(二乙氧基邻酰氧基)-1,2,3-苯并三嗪-4-酮 3-(二乙氧基磷酰硫基甲基)-1,2,3-苯并三嗪-4-酮 3-(4-溴苯基)-1,2,3-苯并三嗪-4(3H)-酮 3-(4-氧代-1,2,3-苯并三嗪-3(4H)-基)丙酸 3-(2-苯基乙烯基)-1,2,3-苯并三嗪-4-酮 3-(2-甲基吡唑-3-基)-1,2,3-苯并三嗪-4-酮 3-(2-溴苯基)-1,2,3-苯并三嗪-4-酮 3-(1-乙氧基乙基)-1,2,3-苯并三嗪-4-酮 3,4-二氢-4-亚氨基-3-丙基-1,2,3-苯并三嗪 2-(内-5-降冰片烯-2,3-二羧酰亚胺)-1,1,3,3-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 2-(4-氧代-4H-苯并[d] [1,2,3]三嗪-3-基)-苯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