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allyloxy)-3-bromotetrahydro-2H-pyran | 179089-95-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allyloxy)-3-bromotetrahydro-2H-pyran
英文别名
(2R,3S)-3-bromo-2-prop-2-enoxyoxane
2-(allyloxy)-3-bromotetrahydro-2H-pyran化学式
CAS
179089-95-3
化学式
C8H13BrO2
mdl
——
分子量
221.094
InChiKey
CJNZNLNDLKQYAJ-YUMQZZPR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5
  • 拓扑面积:
    18.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镍在室温下介导未活化的烷基溴化物和芳基碘化物的分子间和分子内还原交叉偶联
    摘要:
    已开发出室温下未活化的烷基溴和芳基碘的镍介导的分子间还原性交叉偶联反应,并成功地扩展到较少探索的分子内版本和串联环化-分子间交叉偶联。线性稠合的全氢呋喃[2,3- b ]呋喃(吡喃)和螺环骨架的高度立体选择性(或立体定向)合成可以快速获得这些有用的结构单元,这在相关天然产物的合成中可能具有潜在的价值。给出了形成连续立体中心的合理解释。
    DOI:
    10.1002/chem.201200190
  • 作为产物:
    描述:
    3,4-二氢-2H-吡喃烯丙醇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25h, 以70%的产率得到2-(allyloxy)-3-bromotetrahydro-2H-pyran
    参考文献:
    名称:
    镍在室温下介导未活化的烷基溴化物和芳基碘化物的分子间和分子内还原交叉偶联
    摘要:
    已开发出室温下未活化的烷基溴和芳基碘的镍介导的分子间还原性交叉偶联反应,并成功地扩展到较少探索的分子内版本和串联环化-分子间交叉偶联。线性稠合的全氢呋喃[2,3- b ]呋喃(吡喃)和螺环骨架的高度立体选择性(或立体定向)合成可以快速获得这些有用的结构单元,这在相关天然产物的合成中可能具有潜在的价值。给出了形成连续立体中心的合理解释。
    DOI:
    10.1002/chem.20120019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i-Catalyzed Reductive Allylation of Unactivated Alkyl Halides with Allylic Carbonates
    作者:Yijing Dai、Fan Wu、Zhenhua Zang、Hengzhi You、Hegui Gong
    DOI:10.1002/chem.201102984
    日期:2012.1.16
    catalytic Ni species in the presence of an environmentally benign Zn reductant, delivering allylated alkanes (see scheme). This unprecedented approach allowed a variety of unactivated alkyl halides and substituted allylic carbonates to regioselectively afford E‐alkenes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两个亲电试剂的博弈:在环境无害的Zn还原剂存在下,使用催化性Ni物种可以连接两个部分带正电的sp 3碳原子,从而提供烯丙基化的烷烃(请参见方案)。这种前所未有的方法使各种未活化的烷基卤化物和取代的烯丙基碳酸酯能够选择性地以良好至极佳的收率选择性提供E-烯烃。
  • Preparation, Structure, and Reactivity of Nonstabilized Organoiron Compounds. Implications for Iron-Catalyzed Cross Coupling Reactions
    作者:Alois Fürstner、Rubén Martin、Helga Krause、Günter Seidel、Richard Goddard、Christian W. Lehmann
    DOI:10.1021/ja801466t
    日期:2008.7.1
    elimination reduce FeX n ( n = 2, 3) to clusters of the formal composition [Fe(MgX) 2] n . The behavior of these intermetallic species can be emulated by structurally well-defined lithium ferrate complexes of the type [Fe(C 2H 4) 4][Li(tmeda)] 2 ( 8), [Fe(cod) 2][Li(dme)] 2 ( 9), [CpFe(C 2H 4) 2][Li(tmeda)] ( 7), [CpFe(cod)][Li(dme)] ( 11), or [Cp*Fe(C 2H 4) 2][Li(tmeda)] ( 14). Such electron-rich
    提出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形式氧化态 -2、0、+1、+2 和 +3 的有机铁配合物,它们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稳定配体,并且部分地也是电子不饱和的(14-、16-、 17 和 18 电子计数)。具体而言,结果表明,无法进行 β-氢化物消除的亲核试剂,如 MeLi、PhLi 或 PhMgBr,会迅速将 Fe(3+) 还原为 Fe(2+),然后彻底烷基化金属中心。所得均质有机铁酸盐络合物 [(Me 4Fe)(MeLi)][Li(OEt 2)] 2 ( 3) 和 [Ph 4Fe][Li(Et 2O) 2][Li(1,4-二恶烷)] ( 5 ) 可以通过 X 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来表征。然而,这些异常敏感的化合物仅具有中等亲核性,仅将其有机配体转移到活化的亲电子试剂上,同时不能烷基化(杂)芳基卤化物,除非它们非常缺电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带有适合 β-氢化物消除的烷基残基的格氏试剂将 FeX n (n = 2
  • Nickel-Mediated Inter- and Intramolecular Reductive Cross-Coupling of Unactivated Alkyl Bromides and Aryl Iodides at Room Temperature
    作者:Chang-Song Yan、Yu Peng、Xiao-Bo Xu、Ya-Wen Wang
    DOI:10.1002/chem.201200190
    日期:2012.5.7
    A nickel‐mediated intermolecular reductive crosscoupling reaction of unactivated alkyl bromides and aryl iodides at room temperature has been developed and successfully extended to less explored intramolecular versions and tandem cyclization‐intermolecular crosscoupling. Highly stereoselective (or stereospecific) synthesis of linear‐fused perhydrofuro[2,3‐b]furan (pyran) and spiroketal skeletons
    已开发出室温下未活化的烷基溴和芳基碘的镍介导的分子间还原性交叉偶联反应,并成功地扩展到较少探索的分子内版本和串联环化-分子间交叉偶联。线性稠合的全氢呋喃[2,3- b ]呋喃(吡喃)和螺环骨架的高度立体选择性(或立体定向)合成可以快速获得这些有用的结构单元,这在相关天然产物的合成中可能具有潜在的价值。给出了形成连续立体中心的合理解释。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3S,4R)-3-氟四氢-2H-吡喃-4-胺 鲁比前列素中间体 顺-4-(四氢吡喃-2-氧)-2-丁烯-1-醇 顺-3-Boc-氨基-四氢吡喃-4-羧酸 锡烷,三丁基[3-[(四氢-2H-吡喃-2-基)氧代]-1-炔丙基]- 蒜味伞醇B 蒜味伞醇A 茉莉吡喃 苄基2,3-二-O-乙酰基-4-脱氧-4-C-硝基亚甲基-β-D-阿拉伯吡喃果糖苷 膜质菊内酯 红没药醇氧化物A 科立内酯 甲磺酸酯-四聚乙二醇-四氢吡喃醚 甲基[(噁烷-3-基)甲基]胺 甲基6-氧杂双环[3.1.0]己烷-2-羧酸酯 甲基4-脱氧吡喃己糖苷 甲基2,4,6-三脱氧-2,4-二-C-甲基吡喃葡己糖苷 甲基1,2-环戊烯环氧物 甲基-[2-吡咯烷-1-基-1-(四氢-吡喃-4-基)-乙基]-胺 甲基-(四氢吡喃-4-甲基)胺 甲基-(四氢吡喃-2-甲基)胺盐酸盐 甲基-(四氢吡喃-2-甲基)胺 甲基-(四氢-吡喃-3-基-胺 甲基-(四氢-吡喃-3-基)-胺盐酸盐 甲基-(4-吡咯烷-1-甲基四氢吡喃-4-基)-胺 甲基(5R)-3,4-二脱氧-4-氟-5-甲基-alpha-D-赤式-吡喃戊糖苷 环氧乙烷-2-醇乙酸酯 环己酮,6-[(丁基硫代)亚甲基]-2,2-二甲基-3-[(四氢-2H-吡喃-2-基)氧代]-,(3S)- 环丙基-(四氢-吡喃-4-基)-胺 玫瑰醚 独一味素B 溴-六聚乙二醇-四氢吡喃醚 氯菊素 氯丹环氧化物 氨甲酸,[[(四氢-2H-吡喃-2-基)氧代]甲基]-,乙基酯 氧化氯丹 正-(四氢-4-苯基-2h-吡喃-4-基)乙酰胺 次甲霉素 A 桉叶油醇 抗-11-氧杂三环[4.3.1.12,5]十一碳-3-烯-10-酮 戊二酸二甲酯 恩洛铂 异丙基-(四氢吡喃-4-基)胺 四氢吡喃醚-二聚乙二醇 四氢吡喃酮 四氢吡喃-4-醇 四氢吡喃-4-肼二盐酸盐 四氢吡喃-4-羧酸甲酯 四氢吡喃-4-羧酸噻吩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