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5-chloro-2-thienyl) sulfide | 53381-41-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5-chloro-2-thienyl) sulfide
英文别名
Thiophene, 2,2'-thiobis[5-chloro-;2-chloro-5-(5-chlorothiophen-2-yl)sulfanylthiophene
bis(5-chloro-2-thienyl) sulfide化学式
CAS
53381-41-2
化学式
C8H4Cl2S3
mdl
——
分子量
267.224
InChiKey
IUXCSEGPMWRYK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75.7±42.0 °C(Predicted)
  • 密度:
    1.60±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9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81.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2,5-二氯噻吩二苯基碘酸 作用下, 以4%的产率得到bis(5-chloro-2-thienyl) sulfide
    参考文献:
    名称:
    噻吩用作苯并炔的陷阱。3.二芳基硫醚与偶极中间体的作用。
    摘要:
    在一组标准条件下,七种噻吩与由二羧酸二苯基碘鎓(DPIC)生成的苯炔的反应导致其他产物中,由噻吩(1a)和2c形成了α-和β-萘基苯基硫化物2a和2b。和2d来自2-甲基噻吩(1b)。由卤代噻吩1c-g产生二噻吩硫醚4a-f。通过与2a-f的真实样品进行比较,证明了萘基硫化物的结构,从而消除了两种可能的形成机理之一。剩余的机理涉及苯并[4 + 2]-环加成噻吩或S-苯基噻吩基内鎓盐10,得到偶极2:1苯并/噻吩加合物8,然后开环。史蒂文斯式的重排11,通过质子转移从10形成,
    DOI:
    10.1021/jo026517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Voronkov, M. G.; Deryagina, E. N., Phosphorus, Sulfur and Silicon and the Related Elements, 1979, vol. 7, p. 123 - 132
    作者:Voronkov, M. G.、Deryagina, E. N.
    DOI:——
    日期:——
  •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S: SVol.4a/b, 1.3.11.7, page 302 - 302
    作者:
    DOI:——
    日期:——
  • Voronkov, M. G.; Deryagina, E. N., Top. Org. Sulphur Chem. Plenary Lect. 8th Intern. Symp., Portoroz, Yugosl., 1978, pp. 363/87
    作者:Voronkov, M. G.、Deryagina, E. N.
    DOI:——
    日期:——
  • BOPOHKOB M. G.; DERYAGINA EH. N.; KLOCHKOVA L. G.; NAXMANOVICH A. S., ZH. ORGAN. XIMII <ZORK-AE>, 1976, 12, HO 7, 1515-1521
    作者:BOPOHKOB M. G.、 DERYAGINA EH. N.、 KLOCHKOVA L. G.、 NAXMANOVICH A. S.
    DOI:——
    日期:——
  • SHAGUN L. G.; DERIGLAZOVA E. S.; KASHIK T. V.; DERYAGINA EH. N.; BOPOHKOB+, ZH. ORGAN. XIMII, 1978, 14, HO 1, 187-192
    作者:SHAGUN L. G.、 DERIGLAZOVA E. S.、 KASHIK T. V.、 DERYAGINA EH. N.、 BOPOHKOB+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