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Icosa-5,7-diynoylamino)naphthalene-2-carboxylic acid | 870287-80-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Icosa-5,7-diynoylamino)naphthalene-2-carboxylic acid
英文别名
6-(icosa-5,7-diynoylamino)naphthalene-2-carboxylic acid
6-(Icosa-5,7-diynoylamino)naphthalene-2-carboxylic acid化学式
CAS
870287-80-2
化学式
C31H39NO3
mdl
——
分子量
473.656
InChiKey
UDXHKVWDBJRSP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9.5
  • 重原子数:
    35
  • 可旋转键数:
    16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8
  • 拓扑面积:
    66.4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比色可逆的聚二乙炔超分子的合理设计和原位FTIR分析
    摘要:
    衍生自多种功能化的二乙炔类脂质的聚二乙炔超分子的比色可逆性已经过详细研究。在早期的努力,其结果表明,聚二乙炔囊泡从PCDA-制备米BZA 1,轴承终端米-carboxyphenylamido基,显示在热刺激的完整可逆性J. PM。化学 Soc。2003,125,8976]。通过使用由PCDA- m BzA 1类似物制备的聚二乙炔超分子,在当前研究中已就这些系统中可逆热致变色的起源和性质进行了阐明。。已探究了与(1)内部酰胺基,(2)头基芳族相互作用,(3)疏水烷基链的长度和(4)末端羧基对聚二乙炔超分子的比色可逆性的影响有关的问题。结果表明,良好的氢键结合和头基之间的芳族相互作用对于热刺激后完全恢复共轭π电子链的长度至关重要。这项全面研究的结果首次使基于聚二乙炔超分子的可逆比色传感器的合理设计成为可能。
    DOI:
    10.1021/ma051551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ational Design and in-Situ FTIR Analyses of Colorimetrically Reversibe Polydiacetylene Supramolecules
    作者:Jong-Man Kim、Ji-Seok Lee、Hyun Choi、Daewon Sohn、Dong June Ahn
    DOI:10.1021/ma051551i
    日期:2005.11.1
    The colorimetric reversibility of polydiacetylene supramolecules, derived from a variety of functionalized diacetylenic lipids, has been subjected to detailed investigation. In an earlier effort, it was shown that polydiacetylene vesicles prepared from PCDA-mBzA 1, bearing terminal m-carboxyphenylamido groups, display complete reversibility upon thermal stimulation [J. Am. Chem. Soc. 2003, 125, 8976]
    衍生自多种功能化的二乙炔类脂质的聚二乙炔超分子的比色可逆性已经过详细研究。在早期的努力,其结果表明,聚二乙炔囊泡从PCDA-制备米BZA 1,轴承终端米-carboxyphenylamido基,显示在热刺激的完整可逆性J. PM。化学 Soc。2003,125,8976]。通过使用由PCDA- m BzA 1类似物制备的聚二乙炔超分子,在当前研究中已就这些系统中可逆热致变色的起源和性质进行了阐明。。已探究了与(1)内部酰胺基,(2)头基芳族相互作用,(3)疏水烷基链的长度和(4)末端羧基对聚二乙炔超分子的比色可逆性的影响有关的问题。结果表明,良好的氢键结合和头基之间的芳族相互作用对于热刺激后完全恢复共轭π电子链的长度至关重要。这项全面研究的结果首次使基于聚二乙炔超分子的可逆比色传感器的合理设计成为可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