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616957-10-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616957-10-8
化学式
C28H37ClO3
mdl
——
分子量
457.053
InChiKey
PLRUJQQFRCXDN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8.53
  • 重原子数:
    32.0
  • 可旋转键数:
    16.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43.37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甲基间苯二酚吡啶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6.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4-Methylresorcinol based bent-core liquid crystals with azobenzene wings – a new class of compounds with dark conglomerate phases
    摘要:
    软物质体系中的随机非手性对称破缺会导致宏观手性域的集合体(即所谓的暗集合体 = DC 相),从基础科学的角度以及手性传感和非中心对称材料中的众多潜在应用来看,这种破缺具有时代意义。在此,我们报告了第一种由 4-甲基间苯二酚衍生的含弯核中间体偶氮苯的合成与研究,这些中间体形成了具有新结构的 DC 相,有别于已知的流体海绵状扭曲构造相以及螺旋状纳米纤维相(HNF 相,B4 相)。我们研究了链长和其他结构修饰对非手性对称性破坏的影响。烷基链相对较短的同系物形成了非手性夹层片状低浓相(B6 相),但随着烷基链的增加,这些同系物被手性和光学各向同性的 DC 相所取代。烷基链最长的化合物会形成低双折射结晶团块,代表光学各向同性 DC 相的较小变形版本。在两个外环上引入额外的外围取代基可以消除直流相。如果将偶氮基团替换为酯单元,则直流相也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调制的平滑相,这表明偶氮基团有利于形成具有新纳米结构的直流相,不同于之前已知的类型。
    DOI:
    10.1039/c4tc00533c
  • 作为产物:
    描述:
    4-tetradecylbenzaldehyde吡啶sodium chloritepotassium dihydrogenphosphate氯化亚砜间苯二酚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叔丁醇 为溶剂, 反应 8.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非手性弯曲核分子的分子设计控制螺旋近晶相的形成
    摘要:
    由非手性低分子量分子形成的具有自发螺旋结构的流体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这里,我们通过系统地修饰弯曲的4-氰基间苯二酚单元的结构,探索了螺旋形成的化学机理,该4-氰基间苯二酚单元被两个基于苯甲酸苯酯的不同芳族棒官能化并被两个可变长度的烷基链终止。这些非手性化合物中的大多数会自组装,从而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形成短间距螺旋液晶相。在某些情况下,它在没有任何竞争性低温相的情况下发生。我们证明,如果近晶层中分子的倾斜角约为18–20°,并且该过渡与层间倾斜相关性的变化相一致,则镜像对称的破坏中间相会发生在顺电(反)铁电转变处。在这种转变的附近,产生了场感应的螺旋相以及具有极化随机结构的新螺旋相。这些研究为未来设计的非手性分子提供了一个蓝图,这些分子能够通过螺旋液晶相的形成而自发地镜像对称性破坏。
    DOI:
    10.1039/c9tc06456g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非那米柳 雷尼替丁 降钙素(humanreduced),8-L-缬氨酸-(9CI) 间苯甲酰氧基苯乙酮 间苯二甲酸二苯酯 间甲苯基苯甲酸酯 间双没食子酸 醋氨沙洛 邻苯二甲酸苄酯2-乙己基酯 邻苯二甲酸二苯酯-D4 邻苯二甲酸二苯酯 邻甲苯基苯甲酸酯 邻氨基苯甲酸(4-硝基苯基)酯 邻亚苯基二苯甲酸酯 贝诺酯 袋衣酸 血竭黄烷A 萘-1,5-二磺酸-4-[2-(二甲氨基)乙氧基]-2-甲基-5-(丙烷-2-基)苯基2-氨基苯酸酯(1:1) 茶痂衣酸 苯酚,2-[2-[(4-氯苯基)氨基]-4-噻唑基]-,苯酸酯(ester) 苯甲醯柳酸甲酯 苯甲酸苯酯 苯甲酸五氟苯酯 苯甲酸丁香酚酯 苯甲酸4-[[(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氨基]苯基酯 苯甲酸4-(乙酰氨基)-2-[[2-[4-(乙酰氨基)苯甲酰基]亚肼基]甲基]苯基酯 苯甲酸2-(2-苯并恶唑基)苯酯 苯甲酸-4-甲基苯酯 苯甲酸-(4-环戊基-苯基酯) 苯甲酸-(2-烯丙基-4-溴-苯基酯) 苯甲酸-(2-溴-4,6-二硝基-苯基酯) 苯甲酸-(2,4-二溴-3-甲基-苯基酯) 苯甲酸-(2,4-二氯-5-甲基-苯基酯) 苯甲酸-(2,4-二叔丁基苯基酯) 苯甲酸,4-羟基-,4-[(4-羟基苯氧基)羰基]苯基酯 苯甲酸,4-羟基-,4-(己氧基)苯基酯 苯甲酸,4-羟基-,4-(十四烷氧基)苯基酯 苯甲酸,4-羟基-,4-(十二烷氧基)苯基酯 苯甲酸,4-甲酰基-,4-(辛氧基)苯基酯 苯甲酸,4-甲氧基-,2-甲酰基苯基酯 苯甲酸,4-甲基-,4-甲基苯基酯 苯甲酸,4-戊基-,4-(壬氧基)苯基酯 苯甲酸,4-丁氧基-,1,4-亚苯基酯 苯甲酸,4-[[[3-[(2,2-二甲基-1-羰基丙氧基)甲基]-3,4-二氢-2-甲基-4-羰基-6-喹唑啉基]甲基]-2-炔丙基氨基]-,五氟苯基酯 苯甲酸,4-[1-(己氧基)乙基]-,4-(辛氧基)苯基酯 苯甲酸,4-(辛氧基)-,4-[[4-[[(1-甲基庚基)氧代]羰基]苯基]乙炔基]苯基酯 苯甲酸,4-(苯基甲氧基)-,4-(癸氧基)苯基酯 苯甲酸,4-(苯基甲氧基)-,4-(壬氧基)苯基酯 苯甲酸,4-(苯基甲氧基)-,4-(十二烷氧基)苯基酯 苯甲酸,4-(癸氧基)-,4-[氰基[(1-羰基戊基)氧代]甲基]苯基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