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13,14,14-tetramethyl-12,15,16,17-tetraoxapentacyclo[9.4.2.12,6.01,11.010,18]octadeca-2,4,6(18),7,9-pentaene | 110539-52-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13,14,14-tetramethyl-12,15,16,17-tetraoxapentacyclo[9.4.2.12,6.01,11.010,18]octadeca-2,4,6(18),7,9-pentaene
英文别名
——
13,13,14,14-tetramethyl-12,15,16,17-tetraoxapentacyclo[9.4.2.12,6.01,11.010,18]octadeca-2,4,6(18),7,9-pentaene化学式
CAS
110539-52-1
化学式
C18H18O4
mdl
——
分子量
298.339
InChiKey
JAFVFGSBRASCG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8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4
  • 拓扑面积:
    36.9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重原子对三环 1,2-二氧杂环丁烷室温化学发光磷光的影响
    摘要:
    1 O2) 在 238 K 和它们在荧光和磷光方面的化学发光效率进行了研究,同时在二氯甲烷中加热到 313-353 K 之间的温度。当化合物 (2a, 3a) 热分解为相应的萘二酯 (2b, 3b) 时,可以检测到化学发光磷光和化学发光荧光。形成二氧杂环丁烷 1a、2a 和 3a 的实验证据是观察到的化学发光光谱,其与激发化合物 1b-3b 的光致发光光谱一致。温度依赖性动力学测量表明,由于化合物 3a 的内部重原子效应,三线态化学激发过程中室温化学发光磷光效率增加。
    DOI:
    10.14233/ajchem.2013.15477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取代基对化学发光三环芳族二氧杂环丁烷的分解的影响
    摘要:
    通过与单线态氧(1 O 2)反应,由它们相应的1,4-二恶英化合物1,3和2合成了三个三环1,2-二氧杂环丁烷衍生物1a,2a和3a)在二氯甲烷中。通过化学发光(CL)提供了形成二氧环乙烷1a,2a和3a的证据,化学发光(CL)与电子激发的二酯1b *,2b *和3b *的发射相对,后者从二氧杂环丁烷1a,2a和3b热分解。 3a分别。高张力的1,2-二氧杂环丁烷环通过同时断裂O-O和C-C键而从扭曲的几何结构分解,从而产生发射CL的电子激发二酯。可以观察到,化合物2a的CL相对于化合物1a和3a的CL发生了红移,这表明供电子甲氧基对激发态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另外,对溶剂对荧光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化合物2b中存在明显的红移,表明极性更强。1,2-二氧杂环丁烷的热分解动力学清楚地表明,化合物2a的CL特性与化合物1a和3a的CL特性完全不同。这些结果与由化合物2a的给电子基团触发的分子内化学引发
    DOI:
    10.1002/bio.256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zonation and chemiluminescence of 8,8,9,9-tetramethylacenaphtho-[1,2-b]1,4-dioxin. Evidence for dual reaction pathways.
    作者:Tai-Shan Fang、Wang-Ping Mei
    DOI:10.1016/s0040-4039(00)95720-4
    日期:1987.1
    Chemiluminescence and 90% of a highly unusual spiro peroxide were obtained in the ozonation of compound in dichloromethane or methanol.
    二氯甲烷甲醇臭氧化化合物时,获得了化学发光和90%的高度不寻常的螺过氧化物。
  • FANG, TAI-SHAN;MEI, WANG-PING, TETRAHEDRON LETT., 28,(1987) N 3, 329-332
    作者:FANG, TAI-SHAN、MEI, WANG-PING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