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trans-1-D-1,2-octanesultone | 112678-60-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trans-1-D-1,2-octanesultone
英文别名
——
trans-1-D-1,2-octanesultone化学式
CAS
112678-60-1
化学式
C8H16O3S
mdl
——
分子量
193.271
InChiKey
TWBLWKKLFYFBPQ-ITUCVEAJ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9
  • 重原子数:
    12.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43.37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三氧化硫磺化烯烃;可逆立体定向β-磺内酯形成
    摘要:
    在辛烯2a-c和(Z)-1,10-十九碳二烯中,内部和末端双键之间的β-磺内酯形成速率系数的微小差异是三氧化硫协同加成的证据。β-磺酸内酯1d的形成伴随有15%的在初级副反应中形成的2-辛烯-1-磺酸。辛烯2a-d被磺化成它们的β-磺内酯1a-d是可逆的。β-磺内酯1a-d被水脱硫成烯烃2a-d以立体有择的顺式方式进行。
    DOI:
    10.1016/s0040-4039(01)80591-8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三氧化硫磺化烯烃;立体定向β-磺内酯形成
    摘要:
    1-辛烯的磺化,()-1-氘代-1-辛烯,和() -和()-4 -辛烯与三氧化硫的1摩尔-当量产生了β磺内酯-分别。该反应立体定向地进行一致的环加成反应。
    DOI:
    10.1016/s0040-4039(00)95398-x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AKKER, BERT H.;CERFONTAIN, HANS, TETRAHEDRON LETT., 30,(1989) N0, C. 5451-5454
    作者:BAKKER, BERT H.、CERFONTAIN, HANS
    DOI:——
    日期:——
  • BAKKER, BERT H.;CERFONTAIN, HANS, TETRAHEDRON LETT., 28,(1987) N 15, 1699-1702
    作者:BAKKER, BERT H.、CERFONTAIN, HANS
    DOI:——
    日期:——
  • BAKKER, BERT H.;CERFONTAIN, HANS, TETRAHEDRON LETT., 28,(1987) N 15, 1703-1706
    作者:BAKKER, BERT H.、CERFONTAIN, HANS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顺式-1,3-氧硫杂环戊烷-4-酮O-((甲基氨基)羰基)肟 甲基1,3-恶噻戊环-2-羧酸酯 反-2-顺式-4,5-三甲基-1,3-恶噻戊环 三甲基-[[(2S,5S)-2-甲基-3-氧代-1,3-氧硫杂环戊烷-5-基]甲基]铵碘化物 三甲基-[(2-甲基-1,3-氧硫杂环戊烷-5-基)甲基]铵 丁炔醇醚丙烷磺酸钠 beta-磺基丙酸酐 5-羟基-1,3-噁硫杂烷-2-羧酸 5-甲基恶噻戊环2,2-二氧化物 5-(氯甲基)-1,3-恶噻戊环-2-硫酮 5-(异丁烯酰氧基)甲基-1,3-氧硫杂环戊烷-2-硫酮 4-甲基-1,2-噁噻戊环2,2-二氧化 4-溴-[1,2]噁硫烷2,2-二氧化物 4,5-二甲基-2-[2-(甲硫基)乙基]-1,3-恶噻戊环 3-苄基-1,2-氧硫杂环戊烷2,2-二氧化物 3-氟-1,3-丙烷磺酸内酯 3-十三烷基-1,3-丙烷磺内酯 2-甲基-5-三甲基铵甲基-1,3-恶噻戊环 2-甲基-1,3-恶噻戊环 2-异丙基-1,3-恶噻戊环 2-亚氨基-1,3-恶噻戊环-4-羧酸 2-(2,6-二甲基-1,5-庚二烯-1-基)-1,3-恶噻戊环 2,4-丁磺内酯 2,4,4,5,5-五氟-2-(三氟甲基)-1,3-恶噻戊环3,3-二氧化物 1-巯基十四烷-3-醇 1-[(2Z)-1,3-氧硫杂环戊烷-2-亚基]脲 1-(1,3-氧硫杂环戊烷-2-基)乙酮 1,3-氧硫杂环戊烷-5-酮 1,3-氧硫杂环戊烷-2-酮 1,3-恶噻戊环 1,3-丙烷磺内酯 (Z)-5-丙基-1,3-氧硫杂环戊烷-4-酮O-((甲基氨基)羰基)肟 (2S,5S)-2-甲基-1,3-恶噻戊环-5-羧酸 (2S,5R)-2-甲基-1,3-恶噻戊环-5-羧酸 4-methyl-1,3,22-oxathiagermolan-5-one 2-Carbamoylimino-5-isopropyl-[1,3]oxathiolane-4-carboxylic acid ethyl ester 3H-Heptafluor-1,4-oxathian 5-Butyl-2-carbamoylimino-[1,3]oxathiolane-4-carboxylic acid ethyl ester t-Butyl-2-ethyl-1,3-oxathiolan-2-ylnitroxid 2,2-Diethoxy-2,2-dihydro-1,3,2-oxathiaphospholan 2,3,5,6-tetramethyl-[1,4]oxathiane 4,4-dioxide 1,3,4-tri-O-acetyl-2,6-anhydro-2-thio-D-β-altropyranoside 7-Methylene-5-oxa-4-thiaspiro<2.4>heptane 4,4-dioxide 5-Dichloracetamido-4-pentadecyl-1,3,2-dioxathianoxid 1-Oxa-2-thiaspiro<3.5>nonane 2,2-dioxide 5-Methyl-6-methylene-4,4-dioxo-4λ6-[1,4]oxathian-2-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