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 1388627-39-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
英文别名
——
化学式
CAS
1388627-39-1
化学式
C9H18O2S2
mdl
——
分子量
222.373
InChiKey
SGKUFOIVHAFACV-MRVPVSS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8
  • 重原子数:
    13.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18.4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左旋环氧氯丙烷正丁基锂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水杨酸盐作为介导二聚化的分子开关的海洋霉素A的全合成
    摘要:
    抗生素在人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它们能够治疗危及生命的细菌感染。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使开发新抗生素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优先事项。Marinomycin A 是一类新的含双水杨酸酯的多烯大二醇,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具有强效抗生素活性. 在此,我们描述了使用水杨酸盐作为大二内酯化学选择性构建的新型分子开关的三重收敛合成。这一策略提出了关于水杨酸盐的生物合成作用及其对这些类型药物作用机制的潜在影响的新问题。例如,与通过环应变增强环酰胺亲电性的青霉素相反,水杨酸盐通过分子内共振辅助氢键降低芳基酯的亲电性,以提供酰胺替代物。
    DOI:
    10.1038/nchem.1330
  • 作为产物:
    描述:
    1,3-二噻烷氯甲基甲基醚(R)-(+)-环氧丙烷正丁基锂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100%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水杨酸盐作为介导二聚化的分子开关的海洋霉素A的全合成
    摘要:
    抗生素在人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它们能够治疗危及生命的细菌感染。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使开发新抗生素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优先事项。Marinomycin A 是一类新的含双水杨酸酯的多烯大二醇,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具有强效抗生素活性. 在此,我们描述了使用水杨酸盐作为大二内酯化学选择性构建的新型分子开关的三重收敛合成。这一策略提出了关于水杨酸盐的生物合成作用及其对这些类型药物作用机制的潜在影响的新问题。例如,与通过环应变增强环酰胺亲电性的青霉素相反,水杨酸盐通过分子内共振辅助氢键降低芳基酯的亲电性,以提供酰胺替代物。
    DOI:
    10.1038/nchem.133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硫化膦,1,3-二硫烷-2-基甲基苯基- 硅烷,三甲基(2-甲基-1,3-二硫烷-2-基)- 沙丙喋呤中间体 四氢-1,2-二噻英 反式-1,2-二噻烷-4,5-二醇1,1-二氧化物 八氟-1,4-二噻烷 二(1,3-二噻烷-2-基)甲烷-D 二(1,3-二噻烷-2-基)甲烷 丁二腈,2,3-二[(1,1-二甲基乙基)硫代]-2,3-二(1,3-二硫烷-2-基甲基)- N-乙基-1,3-二噻烷-2-亚胺 N-(1,3-二硫杂环戊-2-亚基)氨基磷酸二甲酯 N,N’-1,6-己烷二基双氨基甲酸双(1,3-二噻烷-2-基甲基)酯 5alpha-[N-(亚硝基氨基甲酰)-N-(2-氯乙基)氨基]-2beta-甲基-1,3-二噻烷1,1,3,3-四氧化物 5,6-二氢-4H-1,3-二噻英-2-硫酮 4-甲基-2,6,7-三硫杂二环[2.2.2]辛烷 4-(丙氧基甲基)-2,6,7-三硫杂二环[2.2.2]辛烷 3-(1,3-二噻烷-5-基)-1-(2-氟乙基)-1-亚硝基脲 3-(1,3-二噻烷-2-亚基)-2,4-戊二酮 3,3-二甲基二环[2.2.1]庚烷-2-甲醇 2-苯基-1,3-二噻烷锂盐 2-苯基-1,3-二噻烷 2-脱氧-D-阿拉伯糖-己糖亚丙基二硫代缩醛 2-甲基-1,3-二噻烷 2-戊基-1,3-二噻烷 2-异丙基-1,3-二噻烷 2-异丁基-1,3-二噻烷 2-乙炔基-1,3-二噻烷 2-乙基-1,3-二噻烷 2-三甲基硅基-1,3-二噻吩 2-(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1,3-二噻烷 2-(三异丙基甲硅烷基)-1,3-二噻烷 2-(3,4-二羟基苯基)-5,7-二羟基-6-[(2S,3R,4R,5S,6R)-3,4,5-三羟基-6-(羟甲基)四氢-2H-吡喃-2-基]-8-[(2S,3R,4S,5S)-3,4,5-三羟基四氢-2H-吡喃-2-基]-4H-色烯-4-酮(non-preferredname) 2-(1,3-二噻烷-2-基)乙醇 2,5-二甲基-2,5-二羟基-1,4-二噻烷 2,5-二甲基-2,5-二羟基-1,4-二噻烷 2,5-二乙氧基-1,4-二噻烷 2,2’-乙烯双(1,3-二噻烷) 2,2-双(三甲基硅基)二噻烷 2,2-二氟-1,3-二噻烷 2,2'-(1,2-亚苯基)二(1,3-二噻烷) 1-(2-氯乙基)-3-(2alpha-甲基-1,3-二噻烷-5alpha-基)-3-亚硝基脲 1-(2-氯乙基)-3-(1,3-二噻烷-5-基)-1-亚硝基脲 1-(2-氯乙基)-1-亚硝基-3-(1,1,3,3-四氧代-1,3-二噻烷-5-基)脲 1-(2-氟乙基)-1-亚硝基-3-(1,1,3,3-四氧代-1,3-二噻烷-5-基)脲 1-(1,3-二噻烷-2-基)乙酮 1-(1,3-二噻烷-2-基)-2-环己烯-1-醇 1-(1,3-二噻烷-2-基)-2,2,2-三氟乙烷酮 1,8-二羟基-2,9-二硫杂三环[8.4.0.03,8]十四烷 1,5,7,11-四硫杂螺[5.5]十一烷 1,4-苯并二噻英,八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