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3-phenylprop-1-en-2-yl)naphthalene | 26227-06-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3-phenylprop-1-en-2-yl)naphthalene
英文别名
——
2-(3-phenylprop-1-en-2-yl)naphthalene化学式
CAS
26227-06-5
化学式
C19H16
mdl
——
分子量
244.336
InChiKey
ANJGFUROWBRPB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1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5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3-phenylprop-1-en-2-yl)naphthalene硼烷铵络合物 、 (3aR,7aR)-1,3-diisopropyl-2-((2-((E)-(quinolin-2-ylmethylene)amino)phenyl)amino)octahydro-1H-benzo[d][1,3,2]diazaphosphole 2-oxide 、 cobalt(II) bromide 、 sodium t-butanolate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98%的产率得到(E)-2-(1-phenylprop-1-en-2-yl)naphthalene
    参考文献:
    名称:
    钴 (II) 催化立体选择性烯烃异构化:轻松获得无环三取代烯烃
    摘要:
    三取代烯烃的立体选择性合成是有机化学中长期存在的挑战,因为三取代烯烃的 E 和 Z 异构体之间的能量差异很小(与 1,2-二取代烯烃相比)。1,1-二取代烯烃的过渡金属催化异构化可以作为三取代烯烃的替代方法,但由于与反应效率和立体选择性有关的问题,它仍然不发达。在这里,我们展示了一种新型钴催化剂可以克服这些挑战,为获得广泛的三取代烯烃提供有效和立体选择性的途径。该协议与单烯和二烯兼容,并表现出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和可扩展性。而且,它已被证明是构建有机发光体和氘代三取代烯烃的有用工具。对该机制的初步研究表明,该反应涉及钴氢化物途径。该反应的高立体选择性归因于 π-π 堆积效应和底物和催化剂之间的空间位阻。
    DOI:
    10.1021/jacs.0c02101
  • 作为产物:
    描述:
    2-(3-bromoprop-1-en-2-yl)naphthalene苯硼酸 在 palladium(II) trifluoroacetate 、 potass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76%的产率得到2-(3-phenylprop-1-en-2-yl)naphthalene
    参考文献:
    名称:
    Pd-catalyzed ligand-free Suzuki reaction of β-substituted allylic halides with arylboronic acids in water
    摘要:
    Pd(TFA)2和KOH的组合可以有效地催化β-取代烯丙基卤化物与芳基硼酸的反应在水中进行。
    DOI:
    10.1039/c3ra47813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nstruction of C–C Bond via C–N and C–O Cleavage
    作者:Xiaobo Pang、Rong-De He、Xing-Zhong Shu
    DOI:10.1055/s-0039-1691525
    日期:2020.4
    possibility of construction of C–C bond via C–N and C–O cleavage. A number of reactions between benzyl ammoniums and vinyl acetates, aryl ammoniums and vinyl acetates, and benzyl ammoniums and aryl C–O electrophiles have been studied. We also disclosed that benzyl ammonium salts can be activated by low-valent nickel to be radicals. 1 Introduction 2 Cross-Coupling of C–N and C–O Electrophiles 3 Summary
    C-C键的构建是合成有机化学的中心课题。交叉亲电偶联为形成 C-C 键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但该工艺一般需要有机卤化物,严重限制了新反应的设计空间。在此,我们重点介绍了我们最近在 C-N 和 C-O 亲电试剂之间的偶联反应方面的工作。这项工作证明了通过 C-N 和 C-O 裂解构建 C-C 键的可能性。已经研究了苄基乙酸乙烯酯、芳基乙酸乙烯酯以及苄基和芳基 C-O 亲电试剂之间的许多反应。我们还公开了苄基盐可以被低价活化成自由基。1 引言 2 C-N 和 C-O 亲电试剂的交叉偶联 3 总结和展望
  • Oxidative cross-coupling of allyl(trimethyl)silanes with aryl boronic acids by palladium catalysis
    作者:Zhibing Zhou、Zhen-Lin Hou、Fan Yang、Bo Yao
    DOI:10.1016/j.tet.2018.10.055
    日期:2018.12
    allylsilanes with aryl boronic acids has been developed by palladium catalysis. The reaction between β-substituted allyl(trimethyl)silanes and a wide range of aryl boronic acids afforded allylarenes in moderate to good yields and excellent selectivity.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literature reports,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reaction might start from transmetalation of aryl boronic acid with AgOAc
    烯丙基硅烷与芳基硼酸的第一次氧化交叉偶联已通过催化发展。β-取代的烯丙基(三甲基)硅烷与各种芳基硼酸之间的反应以中等至良好的产率和优异的选择性提供了烯丙基芳烃。根据实验结果和文献报道,有人认为该反应可能始于芳基硼酸与AgOAc的重属化反应,然后与Pd(II)的重属化反应,从而制得乙酸芳基配合物作为关键中间体。将该中间体与烯丙基硅烷进行亲电加成/去甲硅烷基化或属转移,然后还原消除,得到最终产物。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E,Z)-他莫昔芬N-β-D-葡糖醛酸 (E/Z)-他莫昔芬-d5 (4S,5R)-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5R,5''R)-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4R,5S)-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R,4''R,5S,5''S)-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1R,2R)-2-(二苯基膦基)-1,2-二苯基乙胺 鼓槌石斛素 黄子囊素 高黄绿酸 顺式白藜芦醇三甲醚 顺式白藜芦醇 顺式己烯雌酚 顺式-白藜芦醇3-O-beta-D-葡糖苷酸 顺式-桑皮苷A 顺式-曲札芪苷 顺式-二苯乙烯 顺式-bet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3,4',5-三甲氧基-3'-羟基二苯乙烯 顺式-1-(3-甲基-2-萘基)-2-(2-萘基)乙烯 顺式-1,2-双(三甲基硅氧基)-1,2-双(4-溴苯基)环丙烷 顺式-1,2-二苯基环丁烷 顺-均二苯乙烯硼酸二乙醇胺酯 顺-4-硝基二苯乙烯 顺-1-异丙基-2,3-二苯基氮丙啶 非洲李(PRUNUSAFRICANA)树皮提取物 阿非昔芬 阿里可拉唑 阿那曲唑二聚体 阿托伐他汀环氧四氢呋喃 阿托伐他汀环氧乙烷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烯丙基酯 阿托伐他汀杂质D 阿托伐他汀杂质94 阿托伐他汀杂质7 阿托伐他汀杂质5 阿托伐他汀内酰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中间体M4 阿奈库碘铵 锌(II)(苯甲醛)(四苯基卟啉) 银松素 铜酸盐(5-),[m-[2-[2-[1-[4-[2-[4-[[4-[[4-[2-[4-[4-[2-[2-(羧基-kO)苯基]二氮烯基-kN1]-4,5-二氢-3-甲基-5-(羰基-kO)-1H-吡唑-1-基]-2-硫代苯基]乙烯基]-3-硫代苯基]氨基]-6-(苯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硫代苯基]乙烯基]-3-硫代 铒(III) 离子载体 I 铀,二(二苯基甲酮)四碘- 钾钠2,2'-[(E)-1,2-乙烯二基]二[5-({4-苯胺基-6-[(2-羟基乙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磺酸酯](1:1:1) 钠{4-[氧代(苯基)乙酰基]苯基}甲烷磺酸酯 钠;[2-甲氧基-5-[2-(3,4,5-三甲氧基苯基)乙基]苯基]硫酸盐 钠4-氨基二苯乙烯-2-磺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