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amino-5-oxo-4-azapentacyclo[8.5.2.02,6.07,15.011,14]heptadeca-3,8,12,16-tetraene-2,6-dicarbonitrile | 107106-15-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amino-5-oxo-4-azapentacyclo[8.5.2.02,6.07,15.011,14]heptadeca-3,8,12,16-tetraene-2,6-dicarbonitrile
英文别名
——
3-amino-5-oxo-4-azapentacyclo[8.5.2.02,6.07,15.011,14]heptadeca-3,8,12,16-tetraene-2,6-dicarbonitrile化学式
CAS
107106-15-0
化学式
C18H14N4O
mdl
——
分子量
302.335
InChiKey
QCMCVJYVZZFEB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53
  • 重原子数:
    23.0
  • 可旋转键数:
    0.0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4
  • 拓扑面积:
    100.53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在四氰基乙烯与四环[5.3.2.0 2,10。0 3,6 ] dodeca-4,8,11-triene:均一狄尔斯-阿尔德反应的临界情况
    摘要:
    根据两种竞争反应模式,四苯并四乙烯[5.3.2.0 2,10 .0 3.6 ] dodeca-4,8,11-三烯(1)与四环[5.3.2.0 2,10 .0 3.6 ] dodeca-4,3-均涉及单一的同噻吩并二烯部分,生成加合物4和6的混合物。通过X射线分析建立结构6。化合物4和6由热允许homocycloaddition结果和禁止[Π 2 5 +σ 2 5 +Π 2小号+Π 2小号]反应,分别。反应速度与6:4从苯到硝基甲烷作为反应介质时,比值增加。导致4的homo-Dies-Alder反应被证明是可逆的。在甲醇化合物4中产生两性离子,其被溶剂捕获。讨论了反应机理。两性离子被提议作为通往6的途径的中间产物,但实验结果不允许在离子两步和形成4的协同环加成反应之间进行明确的选择。中性和碱催化加成甲醇以的四氰基乙烯部分4,6和相关的衍生物也进行了研究。
    DOI:
    10.1016/s0040-4020(01)87499-8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在四氰基乙烯与四环[5.3.2.0 2,10。0 3,6 ] dodeca-4,8,11-triene:均一狄尔斯-阿尔德反应的临界情况
    摘要:
    根据两种竞争反应模式,四苯并四乙烯[5.3.2.0 2,10 .0 3.6 ] dodeca-4,8,11-三烯(1)与四环[5.3.2.0 2,10 .0 3.6 ] dodeca-4,3-均涉及单一的同噻吩并二烯部分,生成加合物4和6的混合物。通过X射线分析建立结构6。化合物4和6由热允许homocycloaddition结果和禁止[Π 2 5 +σ 2 5 +Π 2小号+Π 2小号]反应,分别。反应速度与6:4从苯到硝基甲烷作为反应介质时,比值增加。导致4的homo-Dies-Alder反应被证明是可逆的。在甲醇化合物4中产生两性离子,其被溶剂捕获。讨论了反应机理。两性离子被提议作为通往6的途径的中间产物,但实验结果不允许在离子两步和形成4的协同环加成反应之间进行明确的选择。中性和碱催化加成甲醇以的四氰基乙烯部分4,6和相关的衍生物也进行了研究。
    DOI:
    10.1016/s0040-4020(01)87499-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2R,3S,5R)-5-(4-氨基-7H-吡咯[2,3-D]嘧啶-7-基-2 -(羟甲基)四氢呋喃-3-醇 鲁索替尼 鲁索利尼杂质C 酸蓝129:1 迪高替尼 诺那吡胺 螺[4.4]壬烷-1-酮,6-氨基-,(5S,6S)- 苯酚,2,4-二氯-5-肼-,单盐酸 苯并呋喃,2,3-二氢-3-(1-甲基乙基)- 芦可替尼杂质5 芦可替尼杂质3 芦可替尼杂质2 聚(氧代-1,2-乙二基),a-甲基-w-[[3,4,4,4-四氟-2-[1,2,2,2-四氟-1-(三氟甲基)乙基]-1,3-二(三氟甲基)-1-丁烯-1-基]氧代]- 维贝格龙 磷酸鲁索替尼 甲基7-(2-甲氧基乙基)-1,3-二甲基-2,4-二羰基-2,3,4,7-四氢-1H-吡咯并[2,3-D]嘧啶-6-羧酸酯 甲基6,7-二氢-5H-吡咯并[3,4-D]嘧啶-2-甲酸基酯 氰基酰胺,(1-甲基-2-吡咯烷亚基)-(9CI) 杂质TFTB 替诺福韦杂质113 托法替布杂质ZJT2-I 托法替尼杂质28 托法替尼杂质2 托伐替尼杂质T 异丙基2-氨基-4-甲氧基-7h-吡咯并[2,3-d]嘧啶-6-羧酸 巴里替尼杂质5 巴瑞替尼杂质9 巴瑞替尼 巴瑞克替尼杂质 巴瑞克替尼中间体3 巴瑞克替尼中间体1 外消旋鲁替替尼-d8 培美酸 培美曲塞杂质 吡啶,1-[(2,5-二甲基苯基)甲基]-1,2,3,6-四氢- 吡咯并[1,2-a]嘧啶-3-羧酸 吡咯并[1,2-F]嘧啶-3-甲酸乙酯 吡咯并[1,2-C]嘧啶-4-腈 吡咯并[1,2-A]嘧啶-6-羧酸 吡咯并[1,2-A]嘧啶-6-甲醛 叔丁基2-氨基-4-氯-5H-吡咯并[3,4-D]嘧啶-6(7H)-羧酸酯 叔丁基-4-氯-2-吗啉代-7H-吡咯并[2,3-D]嘧啶-7-甲酸甲酯 十二烷-1,12-二基二(苯甲基二甲基铵)二氯化 化合物PFE-360 亚乙基,2-氨基-1-(乙酯基<乙氧羰基>)-2-(甲酰基亚氨基)-,(2Z)-(9CI) 二环[2.2.1]庚-5-烯-2-羧酸,丁基酯,(1R,2R,4R)- [4-(1H-吡唑-4-基)-7H-吡咯并[2,3-D]嘧啶-7-基]甲基特戊酸酯 [3-(4-氨基-7H-吡咯并[2,3-d]嘧啶-7-基)环戊基]甲醇 [1-(乙基磺酰基)-3-[4-(7H-吡咯并[2,3-d]嘧啶-4-基)-1H-吡唑-1-基]氮杂环丁烷-3-基]乙腈磷酸盐 S-鲁索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