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α-Benzylbenzylidenbenzylamin | 33542-74-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α-Benzylbenzylidenbenzylamin
英文别名
N-(1,2-Diphenylethyliden)-benzylamin;N-benzyl-1,2-diphenylethanimine
N-α-Benzylbenzylidenbenzylamin化学式
CAS
33542-74-4
化学式
C21H19N
mdl
——
分子量
285.389
InChiKey
UVUPDKLMPCMBS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19.3±38.0 °C(Predicted)
  • 密度:
    0.98±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
  • 拓扑面积:
    12.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α-Benzylbenzylidenbenzylaminsilica gel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二苯基乙酮
    参考文献:
    名称:
    Intermolecular Hydroamination of Alkynes Catalyzed by Dimethyltitanocene
    摘要:
    DOI:
    10.1002/(sici)1521-3773(19991115)38:22<3389::aid-anie3389>3.0.co;2-e
  • 作为产物:
    描述:
    二苯基乙炔苄胺 在 bis(indenyl)dimethyl titanium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48.0h, 生成 N-α-Benzylbenzylidenbenzylamin
    参考文献:
    名称:
    [Ind(2)TiMe(2)]:炔烃分子间加氢胺化反应的一般催化剂。
    摘要:
    [Ind(2)TiMe(2)](Ind =茚基)是用于炔烃分子间加氢胺化的高活性通用催化剂。它催化伯芳基,叔烷基,仲烷基和正烷基胺与内部和末端炔烃的反应。在不对称取代的1-苯基-2-烷基炔烃的情况下,反应以适度至优异的区域选择性进行,从而有利于形成抗马尔科夫尼科夫区域异构体。尽管末端芳基炔烃的加氢胺化反应的主要产物总是反马氏化学异构体,而烷基炔烃与芳基胺反应,优选得到马尔可夫尼可夫产物。为了达到将空间位阻较少的正烷基胺和苄基胺添加到炔烃中的合理速率,必须将这些胺缓慢地添加到反应混合物中。该行为由以下事实解释:基于初始动力学研究提出的催化循环包括反应速率随所用胺的浓度降低而增加的可能性。此外,在[Ind(2)TiMe(2)]作为催化剂存在下,在1-苯基丙炔与4-甲基苯胺的加氢胺化反应中,未观察到催化活性的亚氨基配合物的二聚化。通常,[Ind(2)TiMe(2)]催化的炔烃加氢胺化反应与随后的
    DOI:
    10.1002/chem.20030577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icrowave-Assisted Catalytic Intermolecular Hydroamination of Alkynes
    作者:Igor Bytschkov、Sven Doye
    DOI:10.1002/1099-0690(200112)2001:23<4411::aid-ejoc4411>3.0.co;2-n
    日期:2001.12
    microwave technology, it is possible to achieve turnover frequencies TOF > 10 h−1. Furthermore, when Cp2TiMe2 is used as the catalyst, hydroamination products of terminal alkynes can be isolated in reasonable yield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addition of amines to terminal alkynes gives access to both the Markovnikov and the anti-Markovnikov products. Observed regioselectivities are different for terminal
    用频率为 2.45 GHz 和功率输出为 180-300 W 的微波辐照在甲苯中含有炔烃、胺和催化量的 Cp2TiMe2 的反应混合物,导致快速反应,得到相应的加氢胺化产物。最初形成的亚胺可以通过使用 H2/Pd、LiAlH4 或 NaCNBH3/p-TsOH 轻松还原为仲胺。微波辅助加氢胺化反应在 105 °C 油浴中常规反应所需时间的十分之一(或更少)内完成。通过使用微波技术,可以实现周转频率 TOF > 10 h-1。此外,当使用 Cp2TiMe2 作为催化剂时,可以首次以合理的产率分离末端炔烃的加氢胺化产物。向末端炔烃添加胺可以得到马尔科夫尼科夫和反马尔科夫尼科夫产物。观察到的区域选择性对于末端芳基和烷基炔是不同的。
  • Photoinduced Regioselective Perfluoroalkylation/Cyclization Cascade of 3‐Aza‐1,5‐Dienes: Access to Pentasubstituted 3‐Perfluoroalkyl‐1,3‐Dihydropyrrol‐2‐Ones
    作者:Ruihan Yang、Danna Chen、Shiyi Lin、Xuege Yang、Lou Shi、Qiaowen Chang、Deqiang Liang
    DOI:10.1002/ejoc.202300528
    日期:2023.8.14
    Abstract

    A visible light‐induced perfluoroalkylative cyclization of 3‐aza‐1,5‐dienes leading to pentasubstituted 1,3‐dihydropyrrole‐2‐ones is presented. The reaction is regiospecific, for the radical adds across the acrylamido moiety, whereas the enaminic double bond functions as a built‐in radical trap. It could be carried out on a 2‐gram scale, and the sunlight is a usable light source. Other virtues of the protocol include a short reaction time, a low catalyst loading, mild conditions and a broad substrate scope.

    摘要 介绍了一种可见光诱导的 3-氮杂-1,5-二烯全氟化烷基环化反应,从而生成五取代的 1,3-二氢吡咯-2-酮。该反应具有区域特异性,因为自由基会穿过丙烯酰胺基,而烯酰胺双键则起着内置自由基陷阱的作用。该反应可以在 2 克的规模上进行,而且阳光是一种可用的光源。该方案的其他优点还包括反应时间短、催化剂负载量低、条件温和以及底物范围广。
  • Mori,K. et al.,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1971, vol. 19, p. 1722 - 1727
    作者:Mori,K. et al.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E,Z)-他莫昔芬N-β-D-葡糖醛酸 (E/Z)-他莫昔芬-d5 (4S,5R)-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5R,5''R)-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4R,5S)-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R,4''R,5S,5''S)-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1R,2R)-2-(二苯基膦基)-1,2-二苯基乙胺 鼓槌石斛素 黄子囊素 高黄绿酸 顺式白藜芦醇三甲醚 顺式白藜芦醇 顺式己烯雌酚 顺式-白藜芦醇3-O-beta-D-葡糖苷酸 顺式-桑皮苷A 顺式-曲札芪苷 顺式-二苯乙烯 顺式-bet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3,4',5-三甲氧基-3'-羟基二苯乙烯 顺式-1-(3-甲基-2-萘基)-2-(2-萘基)乙烯 顺式-1,2-双(三甲基硅氧基)-1,2-双(4-溴苯基)环丙烷 顺式-1,2-二苯基环丁烷 顺-均二苯乙烯硼酸二乙醇胺酯 顺-4-硝基二苯乙烯 顺-1-异丙基-2,3-二苯基氮丙啶 非洲李(PRUNUSAFRICANA)树皮提取物 阿非昔芬 阿里可拉唑 阿那曲唑二聚体 阿托伐他汀环氧四氢呋喃 阿托伐他汀环氧乙烷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烯丙基酯 阿托伐他汀杂质D 阿托伐他汀杂质94 阿托伐他汀杂质7 阿托伐他汀杂质5 阿托伐他汀内酰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中间体M4 阿奈库碘铵 锌(II)(苯甲醛)(四苯基卟啉) 银松素 铜酸盐(5-),[m-[2-[2-[1-[4-[2-[4-[[4-[[4-[2-[4-[4-[2-[2-(羧基-kO)苯基]二氮烯基-kN1]-4,5-二氢-3-甲基-5-(羰基-kO)-1H-吡唑-1-基]-2-硫代苯基]乙烯基]-3-硫代苯基]氨基]-6-(苯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硫代苯基]乙烯基]-3-硫代 铒(III) 离子载体 I 铀,二(二苯基甲酮)四碘- 钾钠2,2'-[(E)-1,2-乙烯二基]二[5-({4-苯胺基-6-[(2-羟基乙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磺酸酯](1:1:1) 钠{4-[氧代(苯基)乙酰基]苯基}甲烷磺酸酯 钠;[2-甲氧基-5-[2-(3,4,5-三甲氧基苯基)乙基]苯基]硫酸盐 钠4-氨基二苯乙烯-2-磺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