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Dithio-p-urazin | 36239-33-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Dithio-p-urazin
英文别名
1,2,4,5-tetrazinane-3,6-dithione
Dithio-p-urazin化学式
CAS
36239-33-5
化学式
C2H4N4S2
mdl
——
分子量
148.213
InChiKey
HHSAQSIIYVKIO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02-203 °C
  • 沸点:
    197.9±23.0 °C(Predicted)
  • 密度:
    1.74±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1
  • 重原子数:
    8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12
  • 氢给体数:
    4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33990090

SDS

SDS:80a839290b811c2b10190d69aa07f107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Dithio-p-urazin3,4-二氯氯苄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43%的产率得到3,6-bis<<(3,4-dichlorophenyl)methyl>thio>-1,2-dihydro-1,2,4,5-tetraz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合成6-(芳硫基)-和6-[(芳基甲基)硫基] -1,2,4,5-四嗪-3-胺以及正苯基和正苯基苯基-1,2,4,5 -四嗪-3,6-二胺†作为潜在的抗疟药
    摘要:
    将四氢-1,2,4,5-四嗪-3,6-二硫酮分别与碘甲烷和1,2-二氯-4-(氯甲基)苯烷基化(方案1、4),然后氧化得到3,6-双(甲硫基) -和3,6-双[[(3,4-二氯苯基)甲基]硫代] -1,2,4,5-四嗪(6,15)。15与胺的反应提供了6-[((芳基甲基)硫代]] 1,2,4,5-四嗪-3-胺(16),同时依次置换了6中的两个甲硫基得到了四嗪-二胺8和10。用氢氧化钾水解N,N-二甲基-6-(甲硫基)-1,2,4,5-四嗪-3-胺(11)得到四嗪-3-醇(12),将其氯化,然后用4-氯苯硫醇处理,得到13。目标6-取代的1,2,4,5-四嗪-3-胺显示出微不足道的抗疟活性。
    DOI:
    10.1002/jhet.5570170316
  • 作为产物:
    描述:
    双(羧甲基)三硫代碳酸盐硫代卡巴肼 在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72.0h, 以47%的产率得到Dithio-p-urazin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溶剂氢键实现 1,2,4,5-四嗪的选择性 N1/N4 1,4-环加成
    摘要:
    描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 1,2,4,5-四嗪的 1,4-环加成(vs 3,6-环加成),其中预制或原位生成的芳基共轭烯胺由六氟异丙醇 (HFIP) 的溶剂氢键促进,即在温和的反应条件(0.1 M HFIP,25 °C,12 小时)下进行。该反应构成了 1,2,4,5-四嗪的两个氮原子 (N1/N4) 之间的正式 [4 + 2] 环加成,然后是腈的正式逆 [4 + 2] 环加成损失和芳构化生成 1,2,4-三嗪衍生物。影响反应模式显着变化的因素,反应参数的优化,通过醛和酮原位生成烯胺实现的范围和简化,3,6-双(硫甲基)-1,2的反应范围,4,5-四嗪, 参与调查 1,2, 详细介绍了 4,5-四嗪以及对该反应的关键机理见解。鉴于其简单性和呼吸性,该研究建立了一种新方法,可在温和条件下从容易获得的起始材料中简单有效地一步合成 1,2,4-三嗪。尽管替代质子溶剂(例如,MeOH 与 HFIP)提供了传统
    DOI:
    10.1021/jacs.0c0977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action of anhydrous zinc chloride with 2,3-thiophenedicarbaldehyde bis(semicarbazone) (2,3BSTCH2) and bis(thiosemicarbazone) (2,3BTSTCH2): Crystal structure of {[C6H5N2S]+[ZnCl3(C6H4N2S)]−} complex
    作者:Kusaï Alomar、Magali Allain、Pascal Richomme、Gilles Bouet
    DOI:10.1515/chempap-2015-0171
    日期:2015.1.1
    the formation of compound [C6H5N2S]+[ZnCl3(C6H4N2S)]−}, where C6H4N2S is thieno[2,3-d]pyridazine, via an elimination-cyclisation reaction of the semi-carbazone or the thiosemicarbazone moiety. Crystal structures of thieno[2,3-d]pyridazine and [C6H5N2S]+[ZnCl3(C6H4N2S)]−} are described.
    无水氯化锌与2,3-噻吩二甲醛双(半碳zone)或2,3-双(硫半碳carb)的反应导致形成化合物[C 6 H 5 N 2 S] + [ZnCl 3(C 6 H 4 N 2 S)] - },其中C 6 H 4 N 2 S是噻吩并[2,3- d ]哒嗪,通过半卡巴zone或硫代半卡巴moiety部分的消除环化反应。噻吩并[2,3- d ]哒嗪和[C 6 H 5 N 2 S] +的晶体结构描述[ZnCl 3(C 6 H 4 N 2 S)] - }。
  • Sandstroem,J., Acta Chemica Scandinavica (1947), 1961, vol. 15, p. 1575 - 1582
    作者:Sandstroem,J.
    DOI:——
    日期:——
  • Singh, P. D.; Mishra, L. K., Journal of the Indian Chemical Society, 1981, vol. 58, p. 333 - 336
    作者:Singh, P. D.、Mishra, L. K.
    DOI:——
    日期:——
  • JOHNSON J. L.; WHITNEY B.; WERBEL L. M., J. HETEROCYCL. CHEM., 1980, 17, NO 3, 501-506
    作者:JOHNSON J. L.、 WHITNEY B.、 WERBEL L. M.
    DOI:——
    日期:——
  • Singh; Kumari, Gunjan; Kumari, Kumud, Journal of the Indian Chemical Society, <hi>1999</hi>, vol. 76, # 6, p. 312 - 313
    作者:Singh、Kumari, Gunjan、Kumari, Kumud、Choudhary, Ratan K.、Mishra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金刚烷双吖丙啶 氮杂环丁二烯 二氢-5-甲基-4H-1,3,5-二噻嗪 二氢-5-亚硝基-2,4,6-三甲基-4H-1,3,5-二噻嗪 二氢-2,4,6-三乙基-1,3,5-[4H]-二噻嗪 三异丁基二氢二噻嗪 N-亚硝基二噻嗪 5H-四唑 5-异丙基-1,3,5-二噻嗪烷 5-(3-甲基戊烷-3-基)-6H-1,3,4-噻二嗪-2-胺 4-甲氧基-3,3,5-三甲基-3H-吡唑1-氧化物 4-甲基-1,2-二氮杂螺(2.5)辛-1-烯 4-(三氟甲基)-1,2-二硫杂-3,5lambda2-二氮杂环戊-3-烯 4,4-二乙基-3,5-二甲基-4H-吡唑 3H-吡咯 3-甲基-3H-吖丙因-3-乙醇 3-甲基-3H-双吖丙啶-3-乙胺 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醇 3-溴-3-甲基双吖丙啶 3-氯-3-甲基双吖丙啶 3-氯-3-异丙基-3H-双吖丙啶 3-氯-3-乙基双吖丙啶 3-氟-3-(2,2,2-三氟乙氧基)-3H-二氮杂环丙烯 3-叔丁基双吖丙啶 3,5-二(三氟甲基)-1-硫杂-2,4,6-三氮杂环己-2,4-二烯 3,4-二甲氧基-1,2,5-噻二唑 1-氧化物 3,4-二氢-3,3-二甲基-1,2,5-噻二唑 3,4-二氢-1,2,5-噻二唑 3,4,4,5-四甲基-4H-吡唑 3,3-双(三氟甲基)-3H-双吖丙啶 3,3-二氟-3H-双吖丙啶 2H-咪唑-2-硫酮 2H-咪唑 2H-吡咯 2-吡嗪基-锂 2-叔丁基亚氨基-2-二乙基氨基-1,3-二甲基全氢-1,3,2-二氮杂磷 2-二乙基氨基-1,3-二甲基-1,3,2-二氮杂磷环戊烷 2-(1,3,5-二噻嗪烷-5-基)乙醇 2,4-二甲基-6-异丁基-1,3,5-二噻嗪 2,4,6-三甲基-1,3,5-二噻嗪 2,2,4,6-四氯-2L5-1,3,5,2-三氮杂膦咛 2(4)-异丙基-4(2),6-二甲基二氢(4H)1,3,5-二噻嗪 1-硼烷亚基-2,4,6,7-四甲基-2,6,7-三氮杂-1lambda~5~-磷杂二环[2.2.2]辛烷 1-氮杂环丁烯 1,4-二甲基-1,4,5,6-四氢-[1,2,3,4]四嗪 1,3-二甲基-2-二甲基氨基-1,3,2-二氮杂磷环戊烷 1,3-二甲基-1,3,2-二氮杂硼杂环戊烷 1,3-二氮杂-2-环己硼烷 1,3-二叔丁基-1,3,2-二氮杂磷啶-2-氧化物 1,3-二丁基-N,N-二乙基-4,5-二甲基-1,3,2-二氮杂磷杂戊环-2-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