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benzyl-5-(naphthalen-2-yl)-1H-tetrazole | 1432044-52-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benzyl-5-(naphthalen-2-yl)-1H-tetrazole
英文别名
——
1-benzyl-5-(naphthalen-2-yl)-1H-tetrazole化学式
CAS
1432044-52-4
化学式
C18H14N4
mdl
——
分子量
286.336
InChiKey
QQPUXURRVJHFT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4
  • 重原子数:
    22.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6
  • 拓扑面积:
    43.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对氯苯甲酸甲酯1-benzyl-5-(naphthalen-2-yl)-1H-tetrazole 在 [ruthenium(II)(η6-1-methyl-4-isopropyl-benzene)(chloride)(μ-chloride)]2N-pivaloyl-(S)-valine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57%的产率得到methyl 4-{3-(1-benzyl-1H-tetrazol-5-yl)naphthalen-2-yl}benz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钌 (II) 催化的芳基四唑与氯化物的 CH 芳基化的氨基酸配体:方便获得抗高血压药物
    摘要:
    源自氨基酸的多功能钌​​ (II) 配合物使芳基四唑与廉价的芳基氯化物首次实现了通用的 C-H 芳基化。用户友好的 Piv-Val-OH 基钌 (II) 催化剂的特点是底物范围广、官能团耐受性好、催化活性高。因此,钌 (II) 催化为重磅抗高血压药物缬沙坦的分步经济制备奠定了基础,同时在 C-H 芳基化机制中显示出独特的稳健性。
    DOI:
    10.1002/ejoc.201600742
  • 作为产物:
    描述:
    对甲苯磺酰肼溶剂黄146lithium tert-butoxide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甲醇 为溶剂, 反应 26.0h, 生成 1-benzyl-5-(naphthalen-2-yl)-1H-tetrazole 、 2-benzyl-5-(naphthalen-2-yl)-2H-tetr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N-甲苯磺酰腙与四唑的偶联:2,5-二取代-2H-四唑的区域选择性合成
    摘要:
    报道了一种新的区域选择性合成 2,5-二取代-2 H-四唑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具有优异官能团耐受性的热活化条件下,在不同碱存在下,通过 N-甲苯磺酰腙和四唑的C-N 偶联。
    DOI:
    10.1002/ejoc.20220110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arboxylate-assisted ruthenium(II)-catalyzed C–H arylations of 5-aryl tetrazoles: step-economical access to Valsartan
    作者:Emelyne Diers、N.Y. Phani Kumar、Tom Mejuch、Ilan Marek、Lutz Ackermann
    DOI:10.1016/j.tet.2013.01.006
    日期:2013.6
    Carboxylate assistance was key to success for highly efficient ruthenium-catalyzed direct ortho-arylations of tetrazolyl-substituted arenes with aryl halides and triflates in the absence of phosphine ligands. Thus, ruthenium(II) biscarboxylates allowed for C-H bond functionalizations with excellent chemo- and site-selectivities, which set the stage for an atom- and step-economical access to key angiotensin-II-receptor blockers. Mechanistic studies revealed the C-H bond metalation to be reversible, and were suggestive of a rate-determining reductive elimination. (C) 2013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