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Azocane-1-carboperoxoic acid tert-butyl ester | 86440-55-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Azocane-1-carboperoxoic acid tert-butyl ester
英文别名
tert-butyl azocane-1-carboperoxoate
Azocane-1-carboperoxoic acid tert-butyl ester化学式
CAS
86440-55-3
化学式
C12H23NO3
mdl
——
分子量
229.32
InChiKey
XDPMGZOXYPBZF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81.3±23.0 °C(Predicted)
  • 密度:
    1.012±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12
  • 重原子数:
    16.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2
  • 拓扑面积:
    38.77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ercarbamate de t-butyle et ses dérivés N-alkylés, N,N-dialkylés et N-azacyclaniques: préparation et thermolyse en solution
    作者:M.J. Bourgeois、M. Campagnole、C. Filliatre、B. Maillard、C. Manigand、J.J. Villenave
    DOI:10.1016/0040-4020(82)80062-8
    日期:1982.1
    Several tert-butyl percarbamates have been prepared by the reaction of amines with tert-butyl imidazolylpercarboxylate.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se peresters in solution led to the characteristic products of homolytic processes. The kinetic study of the thermolysis has been perform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Microcalorimetry. It showed the influence of the nitrogen atom substitution on the percarbamate
    几个叔丁基percarbamates已经制备通过胺与反应叔丁基imidazolylpercarboxylate。这些过酸酯在溶液中的热分解导致均解过程的特征产物。热分解的动力学研究已经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进行。它显示了氮原子取代对过氨基甲酸酯稳定性的影响。衍生自环胺的过氨基甲酸酯分解的动力学研究表明,循环大小对速率常数有重要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非常不同的过渡状态级别。立体电子的起源—来自p的重叠氮原子的轨道和羧基的π键已经被提出来解释这个结果。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金刚烷双吖丙啶 甲基-双吖丙啶-溴 氮杂环丁二烯 全氟-1,3-二氮杂-1-甲基环戊-3-烯 二氢-5-甲基-4H-1,3,5-二噻嗪 二氢-5-亚硝基-2,4,6-三甲基-4H-1,3,5-二噻嗪 二氢-2,4,6-三乙基-1,3,5-[4H]-二噻嗪 三环戊基膦四氟硼酸盐 三异丁基二氢二噻嗪 N-亚硝基二噻嗪 5H-四唑 5-异丙基-1,3,5-二噻嗪烷 5-(3-甲基戊烷-3-基)-6H-1,3,4-噻二嗪-2-胺 4-重氮基-1,2,3-三唑 4-甲氧基-3,3,5-三甲基-3H-吡唑1-氧化物 4-甲基-1,2-二氮杂螺(2.5)辛-1-烯 4-(三氟甲基)-1,2-二硫杂-3,5lambda2-二氮杂环戊-3-烯 4,5-二甲基-2,3-二丙基-2,3-二氢-噻唑 4,4-二乙基-3,5-二甲基-4H-吡唑 3H-吡咯 3-甲基-3H-吖丙因-3-乙醇 3-甲基-3H-双吖丙啶-3-乙胺 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醇 3-溴-3-甲基双吖丙啶 3-氯-3-甲基双吖丙啶 3-氯-3-异丙基-3H-双吖丙啶 3-氯-3-乙基双吖丙啶 3-氟-3-(2,2,2-三氟乙氧基)-3H-二氮杂环丙烯 3-叔丁基双吖丙啶 3,5-二(三氟甲基)-1-硫杂-2,4,6-三氮杂环己-2,4-二烯 3,4-二甲氧基-1,2,5-噻二唑 1-氧化物 3,4-二氢-3,3-二甲基-1,2,5-噻二唑 3,4-二氢-1,2,5-噻二唑 3,4,4,5-四甲基-4H-吡唑 3,3-双(三氟甲基)-3H-双吖丙啶 3,3-二氟-3H-双吖丙啶 2H-咪唑-2-硫酮 2H-咪唑 2H-吡咯 2-吡嗪基-锂 2-叔丁基亚氨基-2-二乙基氨基-1,3-二甲基全氢-1,3,2-二氮杂磷 2-二乙基氨基-1,3-二甲基-1,3,2-二氮杂磷环戊烷 2-(1,3,5-二噻嗪烷-5-基)乙醇 2,4-二甲基-6-异丁基-1,3,5-二噻嗪 2,4,6-三甲基-1,3,5-二噻嗪 2,3,3-三氟-N,N-二甲基丙烯酰基酰胺 2,2,5,5-四甲基-2,5-二氢-吡嗪 2,2,4,6-四氯-2L5-1,3,5,2-三氮杂膦咛 2(4)-异丙基-4(2),6-二甲基二氢(4H)1,3,5-二噻嗪 1H-噻喃并[3,4-d]嘧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