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obotanin G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obotanin G
英文别名
[(2R,3S,4R,5R,6S)-4,5-dihydroxy-6-(3,4,5-trihydroxybenzoyl)oxy-2-[(3,4,5-trihydroxybenzoyl)oxymethyl]oxan-3-yl] 3,4,5-trihydroxy-2-[[(1R,2S,19R,20S,22R)-7,8,9,12,13,28,29,30,33,34,35-undecahydroxy-4,17,25,38-tetraoxo-20-(3,4,5-trihydroxybenzoyl)oxy-3,18,21,24,39-pentaoxaheptacyclo[20.17.0.02,19.05,10.011,16.026,31.032,37]nonatriaconta-5,7,9,11,13,15,26,28,30,32,34,36-dodecaen-14-yl]oxy]benzoate
nobotanin G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68H50O44
mdl
——
分子量
1571.12
InChiKey
QIMAIZDPMVRNRN-OAYCMOTG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4
  • 重原子数:
    112
  • 可旋转键数:
    15
  • 环数:
    1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8
  • 拓扑面积:
    744
  • 氢给体数:
    25
  • 氢受体数:
    4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obotanin G 作用下, 反应 25.0h, 以6 mg的产率得到[(2R,3S,4R,5R,6S)-4,5-dihydroxy-6-(3,4,5-trihydroxybenzoyl)oxy-2-[(3,4,5-trihydroxybenzoyl)oxymethyl]oxan-3-yl] 3,4,5-trihydroxy-2-[(7,13,14-trihydroxy-3,10-dioxo-2,9-dioxatetracyclo[6.6.2.04,16.011,15]hexadeca-1(15),4,6,8(16),11,13-hexaen-6-yl)oxy]benz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Tannins and Related Polyphenols of Melastomataceous Plants. III. Nobotanins G, H and I, Dimeric Hydrolyzable Tannins from Heterocentron roseum.
    摘要:
    三种新的水解单宁二聚体,诺博塔宁G (6)、H (12) 和I (13),已从玫瑰异菊(Melastomataceae)叶中分离出来,其结构通过化学降解和核磁共振光谱分析得以阐明。诺博塔宁I (13) 是一种新型二聚体,分子中具有形成环状酮的香豆酸基团。此外,还分离出了五种已知的单宁,包括卡苏里克丁 (1)、严格单宁 (2)、香草松 (3)、以及诺博塔宁B (4) 和F (5)。
    DOI:
    10.1248/cpb.40.66
  • 作为产物:
    描述:
    nobotanin B 作用下, 反应 18.0h, 以2.9 mg的产率得到nobotanin O
    参考文献:
    名称:
    Tibouchina multiflora 的低聚可水解单宁
    摘要:
    两种可水解的单宁,nobotanin O 和 nobotanin P,是从 Tibouchina multiflora (Melastomataceae) 的叶提取物中分离出来的,它们的二聚体和四聚体结构分别基于光谱数据和与 nobotanin B 和 K 的化学相关性阐明。还分离了 13 种已知的可水解单宁,包括山茱萸 A、B、C 和 J,它们是 Melastomataceae 的低聚物特征。
    DOI:
    10.1016/s0031-9422(99)00329-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