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N'-bis(12-thiatridecyl)urea | 148318-10-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N'-bis(12-thiatridecyl)urea
英文别名
1,3-Bis(11-methylsulfanylundecyl)urea
N,N'-bis(12-thiatridecyl)urea化学式
CAS
148318-10-9
化学式
C25H52N2OS2
mdl
——
分子量
460.833
InChiKey
XKUGLFITZNUWL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600.0±20.0 °C(predicted)
  • 密度:
    0.952±0.06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8.9
  • 重原子数:
    30
  • 可旋转键数:
    24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6
  • 拓扑面积:
    91.7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N'-bis(12-thiatridecyl)urea双氧水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丙酮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75%的产率得到N,N'-bis(11-methylsulfinylundecyl)urea
    参考文献:
    名称:
    外消旋生物碱depthaline及其结构类似物的合成及其抗缺氧活性
    摘要:
    在预防或减少缺氧的药物中,研究最广泛的是硫脲和硫代巴比妥酸的衍生物 [3, 4, 7]。基于桂亚胺的制剂已获准用于临床。尽管如此,寻找临床和宇宙医学所需的有效抗氧剂仍然是一个热门问题。在这方面,来自植物 Dipthychocarpus strictus 的具有脂肪族单和二亚砜脲结构的生物碱 [12, 13] 无疑是令人感兴趣的。在各种缺氧模型上表明,生物碱双卡匹定具有抗缺氧活性,其活性优于桂亚胺和异硫巴胺[1, 2, 5]。考虑到这一点,以及分离植物材料的数量足以进行广泛的生物测试所涉及的困难,我们已经开发出一种通用的方法来合成外消旋形式的 Dipthychocarpus strictus 生物碱 [8-11]。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描述了外消旋生物碱二甲苯 (I)、其结构类似物 (IX、X) 的合成,并报告了测试这些化合物抗缺氧活性的结果。在紫外光照射下,甲硫醇对 10-十一碳烯酸 (H)
    DOI:
    10.1007/bf00767656
  • 作为产物:
    描述:
    12-thiatridecanoic acid amide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作用下, 以 乙醚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4.0h, 生成 N,N'-bis(12-thiatridecyl)urea
    参考文献:
    名称:
    外消旋生物碱depthaline及其结构类似物的合成及其抗缺氧活性
    摘要:
    在预防或减少缺氧的药物中,研究最广泛的是硫脲和硫代巴比妥酸的衍生物 [3, 4, 7]。基于桂亚胺的制剂已获准用于临床。尽管如此,寻找临床和宇宙医学所需的有效抗氧剂仍然是一个热门问题。在这方面,来自植物 Dipthychocarpus strictus 的具有脂肪族单和二亚砜脲结构的生物碱 [12, 13] 无疑是令人感兴趣的。在各种缺氧模型上表明,生物碱双卡匹定具有抗缺氧活性,其活性优于桂亚胺和异硫巴胺[1, 2, 5]。考虑到这一点,以及分离植物材料的数量足以进行广泛的生物测试所涉及的困难,我们已经开发出一种通用的方法来合成外消旋形式的 Dipthychocarpus strictus 生物碱 [8-11]。在目前的工作中,我们描述了外消旋生物碱二甲苯 (I)、其结构类似物 (IX、X) 的合成,并报告了测试这些化合物抗缺氧活性的结果。在紫外光照射下,甲硫醇对 10-十一碳烯酸 (H)
    DOI:
    10.1007/bf0076765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