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hexafluorozirconic acid | 12021-95-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hexafluorozirconic acid
英文别名
fluorozirconium acid;fluorozirconic acid;H2(hexafluorozirconate);H2ZrF6;Zirconium(4+);pentafluoride;hydrofluoride;zirconium(4+);pentafluoride;hydrofluoride
hexafluorozirconic acid化学式
CAS
12021-95-3
化学式
F6Zr*2H
mdl
——
分子量
207.23
InChiKey
DXIGZHYPWYIZLM-UHFFFAOYSA-I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100℃[at 101 325 Pa]
  • 密度:
    1.512 g/mL at 25 °C
  • 溶解度:
    与酸碱溶液混溶。
  • 暴露限值:
    ACGIH: TWA 5 mg/m3; STEL 10 mg/m3NIOSH: IDLH 25 mg/m3; TWA 5 mg/m3; STEL 10 mg/m3
  • 稳定性/保质期:
    在常温常压下稳定,应避免接触潮湿、高温、酸性和氧化物。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3
  • 重原子数:
    7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7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8
  • 危险品标志:
    C
  • 安全说明:
    S26,S27,S36/37/39,S45
  • 危险类别码:
    R34,R31
  • WGK Germany:
    2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264 8/PG 2
  • 危险类别:
    8
  • 包装等级:
    II
  • 储存条件:
    常温密闭保存,宜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处。

SDS

SDS:1f33b531772814c2baa37644a5bfeb42
查看

模块 1. 化学品
1.1 产品标识符
: Hexafluorozirconic acid solution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Dihydrogen hexafluorozirconatesolution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用于研发。不作为药品、家庭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 3)
急性毒性, 吸入 (类别 3)
急性毒性, 经皮 (类别 3)
皮肤腐蚀 (类别 1B)
严重眼睛损伤 (类别 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301 + H311 + H331 如果咽下,与皮肤接触或吸入是有毒的。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警告申明
预防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戴面罩.
响应
P301 + P310 如果吞下去了: 立即呼救解毒中心或医生。
P301 + P330 + P331 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 Phrase language not <** Phrase language not available: [ ZH ] CUST - N15.00950377 **>
available: [ ZH ] CUST -
N15.00950377 **>
<** Phrase language not <** Phrase language not available: [ ZH ] CUST - N15.00950378 **>
available: [ ZH ] CUST -
N15.00950378 **>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0 立即呼叫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 Phrase language not <** Phrase language not available: [ ZH ] CUST - N15.00950375 **>
available: [ ZH ] CUST -
N15.00950375 **>
P363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储存
P403 + P233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处置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2 混合物
: Dihydrogen hexafluorozirconatesolution
别名
: H2F6Zr
分子式
: 207.23 g/mol
分子量
组分 分类 浓度或浓度范围
Dihydrogen hexafluorozirconate(2-)
化学文摘登记号(CA 12021-95-3 Acute Tox. 3; Skin Corr. 1B; 50 - 100 %
S No.) 234-666-0 Eye Dam. 1; H301 + H311 +
EC-编号 H331, H314
如需在本章节中提及的H类告知和R类描述的全部文字说明,请见第16章节.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立即脱掉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禁止催吐。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灼伤感:, 咳嗽, 喘息, 喉炎, 呼吸短促, 痉挛,发炎,咽喉肿痛, 痉挛,发炎,支气管炎, 肺炎, 肺水肿,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抗乙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氟化氢, 氧化锆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戴呼吸罩。 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6.2 环境保护措施
如能确保安全,可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品进入下水道。
6.3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用惰性吸附材料吸收并当作危险废物处理。 放入合适的封闭的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吸入蒸气和烟雾。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打开了的容器必须仔细重新封口并保持竖放位置以防止泄漏。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组分 化学文摘登 值 容许浓度 基准
记号(CAS
No.)
Dihydrogen 12021-95-3 PC- 5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hexafluorozirconate( TWA 化学有害因素
2-)
PC- 10 mg/m3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
STEL 化学有害因素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衣服接触。 休息前和操作本品后立即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紧密装配的防护眼镜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防毒面具(US)或ABEK型
(EN
14387)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
毒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液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密度/相对密度
1.512 g/mL 在 25 °C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相容的物质
强氧化剂, 酸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吸入: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会中毒。 该物质对组织、粘膜和上呼吸道破坏力强
摄入 误吞会中毒。 引致灼伤。
皮肤 如果被皮肤吸收会有毒性 引起皮肤灼伤。
眼睛 引起眼睛灼伤。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灼伤感:, 咳嗽, 喘息, 喉炎, 呼吸短促, 痉挛,发炎,咽喉肿痛, 痉挛,发炎,支气管炎, 肺炎, 肺水肿,
该物质对粘膜组织和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破坏巨大。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良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不可回收的溶液交给有许可证的公司处理。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按未用产品处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3264 国际海运危规: 3264 国际空运危规: 3264
14.2 联合国运输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CORROSIVE LIQUID, ACIDIC, INORGANIC, N.O.S.
国际海运危规: CORROSIVE LIQUID, ACIDIC, INORGANIC, N.O.S.
国际空运危规: Corrosive liquid, acidic, inorganic, n.o.s.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8 国际海运危规: 8 国际空运危规: 8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 国际海运危规: II 国际空运危规: 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国际空运危规: 否
海洋污染物(是/否):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用途
六氟锆酸主要用于制造光学玻璃和氟锆酸盐。此外,它还用于金属表面处理和清洗,适用于羊毛、皮衣工业以及原子能工业和高级电器材料、耐火材料的生产,并用作金属表面及涂层等。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hexafluorozirconic acid铁粉 以 not given 为溶剂, 生成 iron(II) hexafluorozirco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Iron(II) spin transition 1,2,4-triazole chain compounds with novel inorganic fluorinated counteranions
    摘要:
    New one-dimensional spin transition coordination polymers of formula [Fe(NH(2)trZ)(3)](AF(6)) center dot nH(2)O (A = Ti, Zr, Sn; NH(2)trz = 4-amino-1,2,4-triazole) have been synthesized in MeOH and EtOH media. These materials display an abrupt and hysteretic spin transition around 200 K as well as a reversible thermochromic effect on, cooling.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the lattice dynamics in the high-spin and low-spin states is presented. (c) 2006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DOI:
    10.1016/j.poly.2006.11.009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GB1174079
    摘要:
    公开号: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novel red phosphor of seven-coordinated Mn<sup>4+</sup> ion-doped tridecafluorodizirconate Na<sub>5</sub>Zr<sub>2</sub>F<sub>13</sub> for warm WLEDs
    作者:Luqing Xi、Yuexiao Pan、Shaoming Huang、Hongzhou Lian、Jun Lin
    DOI:10.1039/c8dt00424b
    日期:——
    been synthesized by stirring a mixture of K2MnF6, NaF, and H2ZrF6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the as-obtained phosphor NZF:Mn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respectively. The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Mn4+ ions in NZF have been confirmed by energy-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and element mapping via transmission
    在此,通过在室温下搅拌K 2 MnF 6,NaF和H 2 ZrF 6的混合物,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七配位Mn 4+离子掺杂的十三氟二锆酸盐Na 5 Zr 2 F 13(NZF)的红色荧光粉。室内温度。分别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确定了所获得的荧光体NZF:Mn的晶体结构和形态。Mn的组成和分布4+在NZF离子已被证实通过能量色散谱(EDS)和元素映射经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在来自GaN发光二极管(LED)芯片的蓝光激发下,磷光体NZF:Mn在616 nm处显示出很强的零声子线(ZPL)。这归因于在七配位环境中占据的Mn 4+离子的低对称性。通过控制合成程序和合成参数,可以优化NZF:Mn的发光强度。根据详细的实验结果,研究了红色荧光粉NZF:Mn的发光机理。通过用红色荧光粉NZF:Mn和商用黄色荧光粉Y 3 Al 5 O 12:Ce 3+(YAG:Ce)在GaN
  • Prediction of the Spin Transition Temperature in Fe<sup>II</sup> One-Dimensional Coordination Polymers: an Anion Based Database
    作者:Marinela M. Dîrtu、Aurelian Rotaru、Damien Gillard、Jorge Linares、Epiphane Codjovi、Bernard Tinant、Yann Garcia
    DOI:10.1021/ic900814b
    日期:2009.8.17
    One-dimensional (1D) coordination polymers of formula [Fe(NH2trz)3]A·nH2O, A = TiF62−, n = 0.5 (1) and n = 1 (2); A = ZrF62−, n = 0.5 (3) and n = 0 (4); A = SnF62−, n = 0.5 (5) and n = 1 (6); A = TaF72−, n = 3 (7) and n = 2.5 (8); A = GeF62−, n = 1 (9) and n = 0.5 (10), NH2trz = 4-amino-1,2,4-triazole} have been synthesized, fully characterized, and their spin crossover behavior carefully studied by SQUID magnetometry
    式[Fe(NH 2 trz)3 ] A· n H 2 O的一维(1D)配位聚合物,A = TiF 6 2-,n = 0.5(1)和n = 1(2);A = ZrF 6 2-,n = 0.5(3)和n = 0(4);A = SnF 6 2-,n= 0.5(5)和n= 1(6);A = TaF 7 2−,n = 3(7)并且n = 2.5(8); A = GeF 6 2-,n = 1(9)和n = 0.5(10),NH 2 trz = 4-氨基-1,2,4-三唑}已被合成,充分表征,并仔细地研究了它们的自旋交叉行为由SQUID磁力测定法,穆斯堡尔光谱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这些材料在冷却时显示出约200 K的突然和迟滞的自旋转变,以及可逆的热致变色效应。考虑到校正后的f,通过57 FeMössbauer光谱法得出了准确的自旋跃迁曲线使用德拜模型确定的高自旋状态和低自旋状态的影响因子。异常的磁滞宽度3(28
  • An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Study of the Acidity of SiO2–ZrO2Mixed Oxides
    作者:H.J.M. Bosman、A.P. Pijpers、A.W.M.A. Jaspers
    DOI:10.1006/jcat.1996.0217
    日期:1996.7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measurements on SiO2–ZrO2mixed oxides with varying Si/Zr ratios are presented. The measurements yield interesting insight into surface properties which may help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catalytic action. Especially, the surface acid properties of the catalysts are better understood. On the one hand, on SiO2–ZrO2mixed oxides with 75 wt% or less ZrO2, an increase
    提出了具有变化的Si / Zr比的SiO 2 -ZrO 2混合氧化物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量。这些测量结果对表面性质产生了有趣的见解,这可能有助于理解其催化作用。特别地,催化剂的表面酸性质被更好地理解。在一方面,在SiO 2 -ZrO 2场用75重量%或更少的ZrO混合氧化物2,增加了在Zr的阳离子的正电荷的观察相比,单一氧化物的ZrO 2。这是根据较高的Zr3 d 5/2得出的结论结合能。较高的结合能(电荷)指示混合氧化物中的强路易斯酸度。在另一方面,在这些混合氧化物在Si阳离子关联氧似乎具有比单氧化物的SiO稍微更高的电子密度(碱强度)2,作为从下O1结束小号结合能附近(氧Si)。这一事实表明布朗斯台德酸性位点的数量略有增加。此外,XPS表明混合氧化物的表面含有75wt%或更少的ZrO 2。耗尽了锆。用XPS测定的表面Zr浓度约为体积值的50%。这种消耗最可能是由于沉淀步骤中S
  • Formation and fine-tuning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with carboxylic pincers for the recognition of a C<sub>2</sub>H<sub>2</sub> tetramer and highly selective separation of C<sub>2</sub>H<sub>2</sub>/C<sub>2</sub>H<sub>4</sub>
    作者:Yuefeng Duan、Yuhang Huang、Chongqing Wang、Qian Wang、Kai Ge、Zhiyong Lu、Huijie Wang、Jingui Duan、Junfeng Bai、Wanqin Jin
    DOI:10.1039/d3sc00877k
    日期:——
    Highly efficient ethylene (C2H4) and acetylene (C2H2) separation is a great challenge and an important process in current industries. Herein, we finely tune a new family of 6-c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with crab-like carboxylic pincers for the recognition of a C2H2 tetramer and afford NTU-72 with high adsorption C2H2/C2H4 selectivity (56–441, 298 K) as well as unprecedented recovery of both
    高效分离乙烯(C 2 H 4)和乙炔(C 2 H 2)是当前工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重要工艺。在此,我们微调了一个新的 6-c 金属有机框架 (MOF) 家族,其具有蟹状羧基钳以识别 C 2 H 2四聚体,并提供具有高吸附 C 2 H 2 /C 2的 NTU-72 H 4选择性 (56–441, 298 K) 以及高纯度 C 2 H 4 (99.95%) 和 C 2 H 2前所未有的回收率(99.36%)。此外,载气晶体学和拉曼光谱研究揭示了NTU-72的羧基钳对C 2 H 2四聚体的有效结合。我们的工作为设计高性能 MOF 的小分子簇的选择性结合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WO2008/100907
    申请人:——
    公开号:——
    公开(公告)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