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三乙胺存在下,乙基(Z)-N-(2-
氨基-1,2-二
氰基
乙烯基)甲
酰亚胺酯6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发生,形成席夫碱,相邻
氰基发生分子内
水解,得到亚烷基亚
氨基衍
生物8a-f。当酮的α-碳具有至少一个质子时,8a-f与
三乙胺的长时间接触导致该碳与亚
氨酸酯碳原子之间的分子内环化反应形成七元环。接下来是
氰基和酰胺基的环化,导致
吡咯并[4,3- b ] [1,4]二氮杂9。如果使用强碱,则第一个要形成的环是
吡咯环,这在8a与
1,8-二氮杂双环[5.4.0] undec-7-ene生成14的反应中得到了证明。随后从反应日期(15)开始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
甲胺,引起亚烷基亚
氨基单元的裂解和am官能的形成。向
酰亚胺化物8a和8f中添加酸分别导致二氮杂化合物10a和10f。化合物8e在
乙醇和
三乙胺中的悬浮液在动力学条件(4小时,室温)下演化为
吡嗪酮结构12,并演化为
吡咯并[4,3-b ] [1,4]二氮杂)9e在热力学条件下(48小时,室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