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己氧基二硫代甲酸钾 | 2720-76-5

中文名称
己氧基二硫代甲酸钾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heksyloksantogenian potasowy
英文别名
potassium-O-hexan-1-yl-dithiocarbonate;potassium hexyl xanthate;potassium n-hexylxanthate;K-Hexyl-xanthogenat;Dithiokohlensaeure-O-hexylester; Kalium-Verbindung;dithiocarbonic acid O-hexyl ester; potassium salt;Dithiokohlensaeure-O-hexylester; Kalium-Salz;potassium O-hexyl dithiocarbonate;Potassium hexylxanthate;potassium;hexoxymethanedithioate
己氧基二硫代甲酸钾化学式
CAS
2720-76-5
化学式
C7H13OS2*K
mdl
——
分子量
216.41
InChiKey
ZTHBGWDIOJXYNC-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58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6
  • 拓扑面积:
    42.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4.2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类别:
    4.2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342

SDS

SDS:d0446ba8897c66f0f372392ae5e0ffcf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Hexylxanthic acid, potassium salt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皮肤刺激 (类别2)
眼刺激 (类别2A)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3)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警告
危险申明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35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警告申明
预防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80 穿戴防护手套/ 眼保护罩/ 面部保护罩。
措施
P302 + P352 如与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冲洗受感染部位.
P304 + P340 如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顺畅的姿势休息.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2 如感觉不适,呼救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2 + 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 就诊。
P337 + P313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P362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储存
P403 + P233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处理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7H14OS2
分子式
: 216.41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Hexylxanthic acid, potassium salt
-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硫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收集、处理泄漏物,不要产生灰尘。 扫掉和铲掉。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防止粉尘和气溶胶生成。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按照良好工业和安全规范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带有防护边罩的安全眼镜符合 EN166要求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防渗透的衣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须暴露于有害环境中,请使用P95型(美国)或P1型(欧盟 英国
143)防微粒呼吸器。如需更高级别防护,请使用OV/AG/P99型(美国)或ABEK-P2型 (欧盟 英国 143)
防毒罐。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吸入 -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造成皮肤刺激。
眼睛 造成严重眼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己氧基二硫代甲酸钾三氯化磷 作用下, 以 Petroleum ether 为溶剂, 生成 Hexylxanthogen-phosphorigsaeure-anhydrid
    参考文献:
    名称:
    Wottgen,E.; Luft,D., Journal fur praktische Chemie (Leipzig 1954), 1965, vol. 30, p. 93 - 95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actions of Naphthyl Tellurium Trihalides with Some Dithiocarbamates and Xanthates: X-Ray Structure of “T-Shaped” Naphthyl Tellurium 1-Pyrrolidinecarbodithioate
    作者:Martin D. Rudd、Angela Defferding、Kevin K. Klausmeyer
    DOI:10.1080/10426500802202063
    日期:2008.9.15
    The reaction of naphthyl tellurium trihalides, ArTeX3 (X = Br, Cl; Ar = naphthyl) with several salts of dithiocarbamate and xanthate ligands (L)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metathesis in tetrahydrofuran. The products (1–3) were characterized by multinuclear NMR spectroscopy and elemental analysis. Crystals of ArTeL (L = 1-pyrrolidine-carbodithioate, 1) were obtained from the reaction of ArTeCl3 and 3
    萘基碲三卤化物、ArTeX3(X = Br、Cl;Ar = 萘基)与几种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和黄原酸盐配体 (L) 的反应已通过四氢呋喃中的复分解进行了研究。产物(1-3)通过多核核磁共振光谱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ArTeL 的晶体(L = 1-吡咯烷-二硫代碳化物,1)是从 ArTeCl3 和 3 当量的 NH4[S2CNC4H8] 的反应中获得的。该结构显示了一个三坐标 T 形碲 (II) 几何结构,具有一个“短”和一个“长”Te-S 键:晶胞中两个独立的分子的 Te-S 距离为 2.444(3) Å,分别为 2.494(3) Å 和 3.271(5) Å, 3.042(5) Å,后两个距离是分子间距离。讨论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核磁共振谱,以及相关 Te(II) 配合物的结构比较。
  • In Situ Synthesis of PbS Nanocrystals in Polymer Thin Films from Lead(II) Xanthate and Dithiocarbamate Complexes: Evidence for Size and Morphology Control
    作者:Edward A. Lewis、Paul D. McNaughter、Zhongjie Yin、Yiqiang Chen、Jack R. Brent、Selina A. Saah、James Raftery、Johannes A. M. Awudza、M. Azad Malik、Paul O’Brien、Sarah J. Haigh
    DOI:10.1021/cm504765z
    日期:2015.3.24
    film to decompose the precursor. The effect of precursor chemistry has been explored using lead(II) dithiocarbamates, their 1,10-phen adducts, and lead(II) xanthates with different alkyl chain lengths (butyl, hexyl, and octyl). The xanthates were found to be more promising precursors giving control over nanocrystal size and shape on variation of the alkyl chain length. The lead(II) octyl xanthate complex
    硫化铅已经从聚合物基质中的单分子前体中生长出来,形成了PbS纳米晶体网络。这些材料是用于柔性混合光伏设备的聚合物-纳米颗粒层处理的模型系统。通过将包含前体和聚合物的溶液旋涂到基底上,然后加热膜以分解前体来实现加工。使用二硫代氨基甲酸铅(II),它们的1,10-phen加合物和具有不同烷基链长(丁基,己基和辛基)的黄原酸铅(II)已经探索了前体化学的影响。发现黄原酸酯是更有前途的前体,其在烷基链长度的变化上提供对纳米晶体尺寸和形状的控制。辛酸黄原酸铅(II)络合物引起各向异性生长,
  • Synthesis, X-ray Single-Crystal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rmal Analysis of Bis(O-alkylxanthato)Cd(II) and Bis(O-alkylxanthato)Zn(II) Complexes Used as Precursors for Cadmium and Zinc Sulfide Thin Films
    作者:Ali A.K. Bakly、David Collison、Ruben Ahumada-Lazo、David J. Binks、Matthew Smith、James Raftery、George F. S. Whitehead、Paul O’Brien、David J. Lewis
    DOI:10.1021/acs.inorgchem.1c01110
    日期:2021.5.17
    O-alkylxanthato zinc and cadmium precursor complexes to enhance production of ZnS and CdS materials. The structures of several bis(O-alkylxanthato) cadmium(II) complexes (8–13) and bis(O-alkyl xanthato)zinc(II) complexes (18 and 19) are reported based on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data. CdS and ZnS films were produced by the spin-coating of these metal complexes followed by their thermal decomposition
    这项工作研究了一系列O-烷基黄原酸锌和镉前体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的调节,以提高ZnS和CdS材料的产量。几个之二的结构(O-alkylxanthato)镉(II)配合物(8 - 13)和双(O-烷基xanthato)锌(II)复合物(18和19)是基于单晶X射线衍射数据的报道。通过旋涂这些金属配合物,然后将其热分解为相应的金属硫化物,可制得CdS和ZnS膜。通过旋涂双(O-烷基黄原)镉(II)前体来沉积CdS薄膜(7 – 13)在玻璃基板上,然后在300°C下退火60分钟。通过旋涂双(O-烷基黄原)锌(II)沉积ZnS薄膜(14 – 20),然后在200°C下退火60分钟。分子配合物和固态材料的表征使用了一系列技术,包括单晶X射线衍射,pXRD,EDS和XPS,DSC和TGA,UV-vis和PL光谱学以及电子显微镜。这些技术提供了有关烷基链长对制造金属硫化物薄膜所需的热条件以及薄膜性质(例如薄
  • Effect of Varying Alkyl Chain Length on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of Zinc(II) Xanthates and its Impact on Curing of Epoxy Resin
    作者:Tarun Chand Vagvala、Shyam Sudhir Pandey、Suvratha Krishnamurthy、Shuzi Hayase
    DOI:10.1002/zaac.201500639
    日期:2016.1
    zinc(II) xanthates and the order of curing catalytic efficiency utilizing zinc(II) xanthates. In the case of linear alkylzinc(II) xanthates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alkyl chain length, both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cure time were enhanced. In contrast, in case of branched alkyl chain zinc(II) xanthates with increasing alkyl chain length show decreasing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合成了具有不同烷基链长度的线性和支化锌 (II) 黄原酸酯,并通过 1H NMR、13C NMR、IR 光谱以及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XRD 分析证实了硫化锌作为黄原酸锌 (II) 热退火后的最终分解产物。使用黄原酸锌 (II) (5% 质量) 作为潜在固化催化剂分析了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固化时间。热退火时对包括黄原酸锌 (II) 的固化环氧树脂的 XRD 研究揭示了复合基质中原位 ZnS 的存在,表明黄原酸锌 (II) 的原位热分解是可能的固化机制。进行热重分析以研究黄原酸锌 (II) 的热分解温度趋势。观察到与黄原酸锌 (II) 的热分解温度趋势和使用黄原酸锌 (II) 的固化催化效率顺序相关的平行趋势。在线性烷基锌 (II) 黄原酸酯的情况下,随着烷基链长度的增加,热分解温度和固化时间都提高了。相比之下,在支链烷基链黄原酸锌 (II) 的情况下,随着烷基链长度的增加,热分解温度和固化时间都会降低。
  • Defluorinative Alkylation of 1-Trifluoromethyl Alkenes with Alkyl Radicals Derived from Visible-Light Induced Deoxygenation of Xanthate Salts: Synthesis of gem-Difluoroalkenes
    作者:Xin Li、Yan Jiao、Lifei Han、Jinwei Sun、Xuan Zhang
    DOI:10.1039/d3ob00333g
    日期:——
    difluoroallylation of alkyl precursors with trifluoromethyl alkenes for the synthesis of gem-difluoroalkenes is appealing and challenging. We herein describe a visible light-induced approach that enables deoxygenative difluoroallylation of abundant alcohols via xanthate salts with trifluoromethyl alkenes, where xanthate salts work as a photoreductant and an alkylating reagent, avoiding the use of external
    用于合成偕二氟烯烃的烷基前体与三氟甲基烯烃的无催化剂和无金属二氟烯丙基化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我们在此描述了一种可见光诱导的方法,该方法能够通过黄原酸盐与三氟甲基烯烃对丰富的醇进行脱氧二氟烯丙基化,其中黄原酸盐作为光还原剂和烷基化试剂,避免使用外部催化剂。这种一锅法可以容纳具有良好功能耐受性的伯醇、仲醇和叔醇,并成功应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的后期功能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