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4-butanetriyl 3-phenylorthopropionate | 652161-28-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4-butanetriyl 3-phenylorthopropionate
英文别名
1-(2-Phenylethyl)-2,7,8-trioxabicyclo[3.2.1]octane
1,2,4-butanetriyl 3-phenylorthopropionate化学式
CAS
652161-28-9
化学式
C13H16O3
mdl
——
分子量
220.268
InChiKey
QCUMDAGWIYWCIG-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1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4
  • 拓扑面积:
    27.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2,4-butanetriyl 3-phenylorthopropionate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氘代氯仿 为溶剂, 生成 3-phenylpropionic acid tetrahydrofuran-3-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仿生环氧酯-原酸酯和原酸酯-环醚重排的机理研究。
    摘要:
    在NMR动力学实验中,测量了酸催化环氧酯重排为[3.2.1]双环原酸酯的相对速率,这些原酸酯随后重排为取代的四氢呋喃的相对速率,以及在pH值为4.75时原酸酯水解的速率。这些原酸酯的形成容易性和稳定性与通常用作羧酸保护基的OBO型[2.2.2]双环原酸酯相比具有优势。用13 C NMR检测到的18 O-标记进行的研究表明,环氧酯重排优先通过6-exo环化发生,尽管当环氧化物的远端中心被双取代时,7-endo竞争。通过18 O标记显示原酸酯环醚重排仅通过五元二氧杂环鎓离子的中介发生。水解产物的结构还表明在水解过程中二氧戊酸根离子的中间性。讨论了海洋聚醚毒素的假设生物合成的意义。
    DOI:
    10.1021/jo034566s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仿生环氧酯-原酸酯和原酸酯-环醚重排的机理研究。
    摘要:
    在NMR动力学实验中,测量了酸催化环氧酯重排为[3.2.1]双环原酸酯的相对速率,这些原酸酯随后重排为取代的四氢呋喃的相对速率,以及在pH值为4.75时原酸酯水解的速率。这些原酸酯的形成容易性和稳定性与通常用作羧酸保护基的OBO型[2.2.2]双环原酸酯相比具有优势。用13 C NMR检测到的18 O-标记进行的研究表明,环氧酯重排优先通过6-exo环化发生,尽管当环氧化物的远端中心被双取代时,7-endo竞争。通过18 O标记显示原酸酯环醚重排仅通过五元二氧杂环鎓离子的中介发生。水解产物的结构还表明在水解过程中二氧戊酸根离子的中间性。讨论了海洋聚醚毒素的假设生物合成的意义。
    DOI:
    10.1021/jo034566s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echanistic Studies of the Biomimetic Epoxy Ester−Orthoester and Orthoester−Cyclic Ether Rearrangements
    作者:José-Luis Giner、Xiaoyong Li、Joseph J. Mullins
    DOI:10.1021/jo034566s
    日期:2003.12.1
    The relative rates of acid-catalyzed rearrangements of epoxy esters to [3.2.1]bicyclic orthoesters, the subsequent rearrangements of these ortho esters to substituted tetrahydrofurans, and the rates of orthoester hydrolysis at pH 4.75 were measured in NMR kinetics experiments. The ease of formation and stabilities of these orthoesters compared favorably with the OBO-type [2.2.2]bicyclic orthoesters
    在NMR动力学实验中,测量了酸催化环氧酯重排为[3.2.1]双环原酸酯的相对速率,这些原酸酯随后重排为取代的四氢呋喃的相对速率,以及在pH值为4.75时原酸酯水解的速率。这些原酸酯的形成容易性和稳定性与通常用作羧酸保护基的OBO型[2.2.2]双环原酸酯相比具有优势。用13 C NMR检测到的18 O-标记进行的研究表明,环氧酯重排优先通过6-exo环化发生,尽管当环氧化物的远端中心被双取代时,7-endo竞争。通过18 O标记显示原酸酯环醚重排仅通过五元二氧杂环鎓离子的中介发生。水解产物的结构还表明在水解过程中二氧戊酸根离子的中间性。讨论了海洋聚醚毒素的假设生物合成的意义。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cnm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同类化合物

绿木霉菌素 甲基2,3-脱水-4,6-O-亚苄基-Alpha-D-吡喃糖苷 甲基 2,3-脱水-4,6-亚苄基-ALPHA-D-吡喃甘露糖苷 替达霉素B 替达霉素A 普罗孕酮 戊二酰-2-(羟甲基)蒽并醌 反式-4-环己烯-1,2-二羰基二氯 二氧杂环庚烷 乙基(1R,7S,8r)-3,5-二氧杂双环[5.1.0]辛烷-8-羧酸酯 三乙基二胺 alpha-高-3-脱氧-3,3-二甲基-2,4-二氧杂-25-羟基维他命D3 8,8-二氯-4-乙基-3,5-二氧杂双环[5.1.0]辛烷 7,12-二氧杂螺[5.6]十二烷-10-基甲醇 7,12-二氧杂螺(5.6)十二烷 7,12-二氧杂螺(5,6)十二烷-3-酮 6-[(1E,3E,5E)-6-[(1S,2S,3R,5R,6R)-2,8-二羟基-1,3,5,6-四甲基-4,7-二氧杂双环[3.2.1]辛烷-3-基]己-1,3,5-三烯基]-4-甲氧基-5-甲基吡喃-2-酮 5-甲氧基-7,12-二氧杂螺[5.6]十二烷 5-溴-7,12-二氧杂螺[5.6]十二烷 5-氟-5,7,7-三(三氟甲基)-6-[2,2,2-三氟-1-(三氟甲基)乙亚基]-1,4-二氧杂环庚烷 5,5,6,6-四氟-1,3-二氧杂环庚烷 4-苯基-3,5,8-三氧杂双环[5.1.0]辛烷 4,5-环氧-2-甲氧基-6-甲基-四氢-吡喃-3-醇 4,4-二甲基-3,5,8-三氧杂双环[5,1,0]辛烷 4,4-[(3,20-二氧代孕甾-4-烯-14,17-二基)二氧基]丁酸 3’,5’-脱水胸苷 3-(2-甲基-2-丙基)-7,12-二氧杂螺[5.6]十二烷 3,7,9-三氧杂三环[4.2.1.02,4]壬烷-5-醇 3,7,10-三氧杂三环[4.3.1.02,4]癸烷 3,6-二氧杂-1-环庚醇 3,4-环氧-4-甲基四氢吡喃 2-亚甲基-1,3-二氧烷 2,5-邻亚甲基-d-甘露醇 1-羟基-3,6-二氧杂双环[3.2.1]辛烷-2-酮 1-甲基-4,7-二氧杂双环[4.1.0]庚烷 1-[3-(1,3-二氧杂环庚烷)苯基]-环丙胺 1-(3,5-脱水-2-脱氧-Β-D-苏-戊呋喃糖基)胸腺嘧啶 1,6:2,3-二酐-β-D-吡喃甘露糖 1,5:3,4-二去氢-2-脱氧戊糖醇 1,5:2,3-二脱水-4,6-O-亚苄基-D-蒜糖醇 1,5:2,3-二脱水-4,6-O-[(R)-苯基亚甲基]-D-蒜糖醇 1,5-二氧杂环庚烷-2-酮 1,4-二氧杂环庚烷-6-酮 1,3:2,5:4,6-三-o-亚甲基-D-甘露糖醇 1,3-二氧杂草 1,3-二噁庚环-5-醇,2,2-二甲基-6-(1,4,7,10-四氮杂环十二碳-1-基)- 1,2:3,4-二环氧环戊烷 (5R)-2,2-二甲基-1,3-二氧杂环庚烷-5-甲醛 (1R,2R)-2-[(1aS,8aS)-4beta-(3-呋喃基)-八氢-4abeta-甲基-8-亚甲基-2-氧代环氧乙烷并[d][2]苯并吡喃-7alpha-基]-2,6,6-三甲基-5-氧代-3-环己烯-1-乙酸甲酯 (1S,2S,4S,5S)-1-azido-2-hydroxymethyl-4-(thymin-1-yl)-3,6-dioxabicyclo[3.2.0]hept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