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N'-((1λ2-pyrrol-2-yl)methylene)-3-hydroxy-2-naphthohydrazid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N'-((1λ2-pyrrol-2-yl)methylene)-3-hydroxy-2-naphthohydrazide
英文别名
(E)-N'-((1H-pyrrol-2-yl)methylene)-3-hydroxy-2-naphthohydrazide;3-hydroxy-N'-(1H-pyrrol-2-ylmethylene)-2-naphthohydrazide;3-hydroxy-N-[(E)-1H-pyrrol-2-ylmethylideneamino]naphthalene-2-carboxamide
(E)-N'-((1λ<sup>2</sup>-pyrrol-2-yl)methylene)-3-hydroxy-2-naphthohydrazid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6H13N3O2
mdl
——
分子量
279.298
InChiKey
BCIFVFLEPKBJSP-VCHYOVAH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77.5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obalt(II) acetate 、 (E)-N'-((1λ2-pyrrol-2-yl)methylene)-3-hydroxy-2-naphthohydrazide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以98%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纳米硫酸锌电导测定法;新腙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构象和体外测定
    摘要:
    腙衍生物用于制备 1:1 M 比​​例的 Cr(III) 和 Co(II) 离子以及 1:2 比例的 Zn(II) 和 Cd(II) 离子。配体(H 2 L)通过中性/一价金属离子配位为二齿/三齿。该建议取决于金属离子的大小和所用盐中的共轭阴离子。Cr(III) 或 Co(II) 配合物的八面体几何形状通过配体场过渡带以及磁矩值得到证实。而 Cd(II) 和 Zn(II) 几何形状是根据 d 10 -系统形式假设的,键合模式由1核磁共振谱。SEM、XRD、EDX 和 TGA 主要分别用于检测表面形貌、粒径、元素百分比和热稳定性。进行分子建模以优化结构形式,然后确认光谱研究提出的结合方式。因此,配体显示出 C(8)-O(11) 和 C(13) = O(12) 基团的良好分布,这很容易促进它们的协调,而不会扭曲或拉紧键。静电势证实了 O(11) 和 O(12) 原子的亲核性,由于 M → L 电荷转移,在与
    DOI:
    10.1016/j.molliq.2021.117167
  • 作为产物:
    描述:
    2-吡咯甲醛3-羟基-2-萘酸肼乙醇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70%的产率得到(E)-N'-((1λ2-pyrrol-2-yl)methylene)-3-hydroxy-2-naphthohydrazide
    参考文献:
    名称:
    纳米硫酸锌电导测定法;新腙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构象和体外测定
    摘要:
    腙衍生物用于制备 1:1 M 比​​例的 Cr(III) 和 Co(II) 离子以及 1:2 比例的 Zn(II) 和 Cd(II) 离子。配体(H 2 L)通过中性/一价金属离子配位为二齿/三齿。该建议取决于金属离子的大小和所用盐中的共轭阴离子。Cr(III) 或 Co(II) 配合物的八面体几何形状通过配体场过渡带以及磁矩值得到证实。而 Cd(II) 和 Zn(II) 几何形状是根据 d 10 -系统形式假设的,键合模式由1核磁共振谱。SEM、XRD、EDX 和 TGA 主要分别用于检测表面形貌、粒径、元素百分比和热稳定性。进行分子建模以优化结构形式,然后确认光谱研究提出的结合方式。因此,配体显示出 C(8)-O(11) 和 C(13) = O(12) 基团的良好分布,这很容易促进它们的协调,而不会扭曲或拉紧键。静电势证实了 O(11) 和 O(12) 原子的亲核性,由于 M → L 电荷转移,在与
    DOI:
    10.1016/j.molliq.2021.11716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Green synthesis for new Co(II), Ni(II), Cu(II) and Cd(II) hydrazone-based complexes; characterization,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electrical conductance of nano-sized copper sulphate
    作者:Salhah D. Al-Qahtani、Amerah Alsoliemy、Samar J. Almehmadi、Kholood Alkhamis、Abdulmajeed F. Alrefaei、Rania Zaky、Nashwa El-Metwaly
    DOI:10.1016/j.molstruc.2021.131238
    日期:2021.11
    A series of new hydrazone complexes were prepared and perfectly elucidated to be 1:1 molar ratio with Cd(II) complex, while 1:2 (M:L) with Co(II), Ni(II) and Cu(II) complexes. The bidentate form of bonding was proposed for all complexes, either in octahedral or square-planer geometry with the Ni(II) complex. The UV-Vis spectral data as well as the magnetism of complexes (except Cd(II) one) suggested
    制备了一系列新型腙配合物,并完美阐明与Cd(II)配合物为1:1摩尔比,与Co(II)、Ni(II)和Cu(II)配合物为1:2 (M:L)配合物. 对所有配合物提出了双齿键合形式,无论是八面体还是方形平面几何形状的 Ni(II) 配合物。UV-Vis 光谱数据以及配合物的磁性(除了 Cd(II))表明中心原子周围配合物的几何形状以及配体场参数(10D q, B & β)。此外,根据其 ESR 谱计算 Cu(II) 配合物的自旋哈密顿参数归因于 S = 1/2 和 I = 3/2。对选定的配合物进行 XRD 和 SEM 分析,Ni(II)配合物的粒径呈纳米级。DFT方法用于在价双zeta极化基组和相关一致基组下优化配体及其配合物。配体表现出对 O(11) 和 O(12) 原子有利的特性,如取向、亲核性和电荷,这有助于它们优先协调。H 2 的遗传毒性PHNH 配体及其 Cd(II)、Cu(II)
  • Conductometry of nano-sized zinc sulfat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ew hydrazone complexes: Conformational and in-vitro assay
    作者:Kholood Alkhamis、Amerah Alsoliemy、Meshari M. Aljohani、Abdulmajeed F. Alrefaei、Hana M. Abumelha、Mohamed H. H. Mahmoud、Rania Zaky、Nashwa El-Metwaly
    DOI:10.1016/j.molliq.2021.117167
    日期:2021.10
    Consequently, the ligand showed a well distribution for C(8)-O(11) and C(13) = O(12) groups, which promotes their coordination easily without twisting or strain for the bonds. The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confirms nucleophilicity of O(11) and O(12) atoms, which improved after coordination with Cr(III) and Co(II) ions due to M → L charge transfer. The dipole moment of the ligand (4.08 debye) predicts a distinguish
    腙衍生物用于制备 1:1 M 比​​例的 Cr(III) 和 Co(II) 离子以及 1:2 比例的 Zn(II) 和 Cd(II) 离子。配体(H 2 L)通过中性/一价金属离子配位为二齿/三齿。该建议取决于金属离子的大小和所用盐中的共轭阴离子。Cr(III) 或 Co(II) 配合物的八面体几何形状通过配体场过渡带以及磁矩值得到证实。而 Cd(II) 和 Zn(II) 几何形状是根据 d 10 -系统形式假设的,键合模式由1核磁共振谱。SEM、XRD、EDX 和 TGA 主要分别用于检测表面形貌、粒径、元素百分比和热稳定性。进行分子建模以优化结构形式,然后确认光谱研究提出的结合方式。因此,配体显示出 C(8)-O(11) 和 C(13) = O(12) 基团的良好分布,这很容易促进它们的协调,而不会扭曲或拉紧键。静电势证实了 O(11) 和 O(12) 原子的亲核性,由于 M → L 电荷转移,在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