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5-(chloromethyl)-1,3,4-oxadiazol-2-yl)phenol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5-(chloromethyl)-1,3,4-oxadiazol-2-yl)phenol
英文别名
2-[5-(Chloromethyl)-1,3,4-oxadiazol-2-yl]phenol
2-(5-(chloromethyl)-1,3,4-oxadiazol-2-yl)phenol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9H7ClN2O2
mdl
——
分子量
210.62
InChiKey
JIZCIDTXTBDEE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5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1
  • 拓扑面积:
    59.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5-(chloromethyl)-1,3,4-oxadiazol-2-yl)phenol环丙沙星potassium carbonate 、 potassium iod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10%的产率得到1-cyclopropyl-6-fluoro-7-(4-((5-(2-hydroxyphenyl)-1,3,4-oxadiazol-2-yl)methyl)piperazin-1-yl)-4-oxo-1,4-dihydro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1,3,4-恶二唑-环丙沙星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3,4‑恶二唑‑环丙沙星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1,3,4‑恶二唑‑环丙沙星杂合体的结构式如式(II)所示。本发明通过在环丙沙星C‑7位哌嗪基的氮原子上引入抗菌药效团中间体(I),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全新结构的1,3,4‑恶二唑‑环丙沙星杂合体,其制备方法为:以酰肼类化合物和氯乙酰氯为原料,消去反应得到前体化合物,前体化合物在三氯氧磷存在条件下,闭环反应得到中间体(I),中间体(I)与环丙沙星反应,制得1,3,4‑恶二唑‑环丙沙星杂合体(II)。该类杂合体呈现出抗菌活性,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抗菌候选化合物。
    公开号:
    CN112480099A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水杨酸肼的某些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评价
    摘要:
    从2-羟基苯甲酰肼开始制备了各种杂环化合物;例如,酰肼腙环化3由2- hydroxybenzohydrazide衍生2用乙酸酐或浓硫酸,得到1,3,4-恶二唑衍生物4 - 5。在另一方面,2-羟基苯甲酰肼的环化直接2与一个碳环化剂得到的1,3,4-恶二唑的新衍生7,8,9,10,11。用吡啶中的巯基乙酸对酰肼3进行加热,得到噻唑烷酮12。当2-羟基苯甲酰肼2与脂肪族羧酸(例如甲酸或乙酸)反应时,得到相应的N-甲酰基或N-乙酰基衍生物6。随后在吡啶中使用五硫化二磷对6进行环化,得到1,3,4-噻二唑13。2-羟基苯并肼与乙酰乙酸乙酯的环化反应得到吡唑啉酮衍生物14。最后,当在35%HCl中用硫氰酸铵处理酰肼2的乙醇溶液时,得到硫代氨基脲15。后续治疗15用浓硫酸或10%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制得5-氨基-1,3,4-噻二唑16和1,2,4-三唑17。使用1 H NMR,IR光谱和元素分析确认了所有
    DOI:
    10.1002/jhet.251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1,3,4-恶二唑-诺氟沙星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人: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公开号:CN112645940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3,4‑恶二唑‑诺氟沙星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1,3,4‑恶二唑‑诺氟沙星杂合体的结构式如式(II)所示。本发明通过在诺氟沙星C‑7位哌嗪基的氮原子上引入抗菌药效团中间体(I),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全新结构的1,3,4‑恶二唑‑诺氟沙星杂合体,其制备方法为:以酰类化合物和氯乙酰氯为原料,消去反应得到前体化合物,前体化合物在三氯氧磷存在条件下,闭环反应得到中间体(I),中间体(I)与诺氟沙星反应,制得1,3,4‑恶二唑‑诺氟沙星杂合体(II)。该类杂合体呈现出抗菌活性,尤其是对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假单胞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抗菌候选化合物。
  • Synthesis and in vitro antitumor evaluation of new thieno[2,3-d]pyrimidine derivatives as EGFR and DHFR inhibitors
    作者:Mahasen M. Fouad、Hazem A. Ghabbour、Ihsan A. Shehata、Mahmoud B. El-Ashmawy
    DOI:10.1016/j.bioorg.2024.107401
    日期:2024.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