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五氯化钼 | 10241-05-1

中文名称
五氯化钼
中文别名
钼MO;五氯化钼(V);氯化钼
英文名称
molybdenum(V) chloride
英文别名
molybdenum pentachloride;molybdenum chloride;MoCl5;molybdenum(V) pentachloride;pentachloromolybdenum
五氯化钼化学式
CAS
10241-05-1
化学式
Cl5Mo
mdl
——
分子量
273.205
InChiKey
GICWIDZXWJGTCI-UHFFFAOYSA-I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94 °C (lit.)
  • 沸点:
    268 °C (lit.)
  • 密度:
    2.928 g/mL at 25 °C (lit.)
  • 溶解度:
    溶于无水乙醚、无水乙醇、有机溶剂和氯化溶剂。
  • 物理描述:
    Molybdenum pentachloride is a green-black odorless solid. It is toxic by ingestion and an irritant to skin. It may react with water to produce corrosive hydrochloric acid and toxic fumes.
  • 稳定性/保质期:
    1. 遵照规格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它溶于干醇、干醚和其他有机溶剂,亦可溶解于浓无机酸中。有毒!与水反应时会释放出白色烟雾状的有毒且腐蚀性的氯化氢气体。误服后应立即漱口,并迅速就医;操作人员须穿戴耐酸防护用具。加热时约从80℃开始升华,在蒸发过程中,其中的一部分将放出氯气而分解。它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在水中则会发生水解。 2. 稳定性:稳定 3. 避免与强氧化剂、水接触 4. 应避免潮湿空气的接触 5. 不会发生聚合 6. 分解产物为氯化物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4
  • 重原子数:
    6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ADMET

毒理性
  • 副作用
Dermatotoxin - 皮肤烧伤。
Dermatotoxin - Skin burns.
来源:Haz-Map, Information on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8
  • 危险品标志:
    C
  • 安全说明:
    S26,S36/37/39,S43,S45
  • 危险类别码:
    R14,R34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8273985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508 8/PG 3
  • RTECS号:
    QA4690000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类别:
    8
  • 危险标志:
    GHS05,GHS08
  • 危险性描述:
    H314,H351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80,P305 + P351 + P338,P310
  • 储存条件:
    储存注意事项: - 储存在阴凉、干燥且通风良好的库房内。 - 远离火源和热源。 - 包装需保持完整密封,以防吸潮。 - 与氧化剂分开存放,禁止混合储存。 - 库区应配备合适的材料以处理泄漏。

SDS

SDS:9c0ff9f6c7e9fb647efc3cb6c6a5ffb8
查看
国标编号: 81514
CAS: 10241-05-1
中文名称: 五氯化钼
英文名称: molybdenum pentachloride;molybdenum(v)chloride
别 名: 氯化钼
分子式: MoCl 5
分子量: 273.21
熔 点: 194℃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2.9
蒸汽压:
溶解性: 易溶于水,溶于酸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状: 暗绿色或灰黑色针状结晶,有潮解性
危险标记: 20(酸性腐蚀品)
用 途: 用作氯化触媒、耐火树脂的组分,用于制备六羰基钼、金属有机化合物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近似白色烟雾状有毒和腐蚀性的氯化氢气体。潮湿时会腐蚀金属。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原子吸收法;等离子体光谱法


5.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4mg/m3(按Mo计)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清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二氧化碳、砂土。

制备方法与用途

背景

五氯化钼在有机化工领域是重要的催化剂。它能够催化芳香环的氯化和苯二甲酸酸酐的部分或完全氯化,适用于合成聚戊烯橡胶;其组成、纯度及微量杂质对聚合反应有较大影响。此外,它还能与酚类化合物生成酚钼化合物,并与格氏试剂反应生成联胂及其衍生物。

用途

五氯化钼用作卤代烷卤素交换的试剂(例如2-溴戊烷)。在合成化学中,作为路易斯酸催化剂用于大量碳-碳键形成反应。

应用

五氯化钼用于钼的气相沉积。通过热分解五氯化钼可得到高纯度钼,沉积于金属和非金属表面形成均匀、坚固的涂层,具有耐腐蚀、抗高温等特性。氢控制下气态五氯化钼还原可制取极细颗粒钼粉,应用于焊料、蒙乃尔合金及其它材料制造。

此外,五氯化钼是合成六羰基钼及其他金属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于有机合成、金属钼及其化合物薄膜材料和包覆材料的生产。

毒性

五氯化钼能与水反应生成有毒且腐蚀性的白色烟雾状氯化氢气体。误服会中毒;粉尘和蒸气可刺激皮肤、眼睛及黏膜。如遇眼睛受刺激,应立即用清水冲洗;皮肤接触时用水清洗并用肥皂彻底清洁;误服后需漱口,并迅速送医救治。操作人员须穿戴耐酸防护装备。

化学性质

五氯化钼为墨绿色固体,其溶液或蒸气呈暗红色。易吸湿且遇水反应剧烈。相对密度2.928,熔点194.3℃,沸点268℃,汽化热为62.8 kJ/mol、熔化热为19.00 kJ/rnol。它能溶于干醇、干醚及其他有机溶剂,亦溶于浓无机酸。五氯化钼有毒。

用途

用于氯化催化剂、耐火树脂组分和六羰基钼的制备。

生产方法

金属钼在350℃下直接用氯气氯化生成五氯化钼成品。 [2\text{Mo} + 5\text{Cl}_2 \rightarrow 2\text{MoCl}_5]

类别

腐蚀物品

毒性分级

中毒

可燃性危险特性

遇氢氟酸可燃;遇氰化物释放有毒氰化氢气体;受热分解生成有毒氯化物和含钼烟雾。

储运特性

库房应通风干燥,且需与氧化剂、氰化物、氢氟酸及碱类分开存放。

灭火剂

砂土、二氧化碳、泡沫

职业标准

TLV-TWA 5 毫克 (钼) / 立方米; STEL 10 毫克 (钼)/ 立方米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五氯化钼氢气铁粉 作用下,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生成 盐酸
    参考文献:
    名称:
    Parravano; Mazzetti, 1923, p. 260 - 260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molybdenum(V) oxide 在 HCl 作用下, 生成 五氯化钼
    参考文献:
    名称: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Mo: SVol.B1, 3.4.8, page 77 - 79
    摘要:
    DOI:
  • 作为试剂:
    描述:
    1,3-二氧戊环二氯甲烷五氯化钼 作用下, 以 Chloroform-D 为溶剂, 反应 72.0h, 生成 二氯甲基醚氯甲烷2-氯乙基氯甲基醚2-chloroethyl formate
    参考文献:
    名称:
    对MoCl 5和WCl 6 †活化简单聚醚的系统研究
    摘要:
    氯化钼5,1a和WCl 6,1b,激活1,3-二氧戊环在氯化溶剂室温:化合物[MoOCl 3 {Ô C(H)OCH 2 CH 2氯}] 2,2,已经从分离氯化钼5/二氧戊环。混合的氯代氧WOCl 4,1c,与1,3-二氧戊环选择性地给协调加合物WOCL 4(κ 1 -C 3 ħ 6 Ò 2),3。二甲氧基甲烷,CH 2(OME)2,经过活化,包括CH键裂解当与反应1A,得到钼络合物[MoOCl 3 {Ô C(H)OME}] 2,4,和Mo 2 Cl 5(OMe)5,5。的反应1B用CH 2(OR)2(R =甲基,乙基)继续经由ö -abstraction与形成氧代衍生物的WOCL 4 [O(R)CH 2 CL](R = Me中,图6a R =; Et,6b)与等摩尔量的氯化钙。的反应中1A,b与CMe 2(OMe)2 导致 氧化异丁烯,MeC(O)CH C(Me)2。一系列通式ROCH的简
    DOI:
    10.1039/c001377c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es and Some Reactions of Trimethylsilylated Dinitrogen Complexes of Tungsten and Molybdenum
    作者:Keiko Komori、Seiya Sugiura、Yasushi Mizobe、Masaki Yamada、Masanobu Hidai
    DOI:10.1246/bcsj.62.2953
    日期:1989.9
    hydrazido(2−) complexes such as [WI(NNH)(dpe)2] and [WI2(NNH2)(PMe2Ph)3] from [WI(NNSiMe3)(dpe)2] and mer-[WI2(NNHSiMe3)(PMe2Ph)3], respectively. When reduced with excess Na in THF under N2, complexes trans-[MI(NNSiMe3)(PMe2Ph)4] (M=Mo or W) and mer-[WI2(NNHSiMe3)(PMe2Ph)3] gave (Me3Si)2NH and NH3 in substantial yields, accompanied by the regeneration of the parent dinitrogen complexes. Additional amount
    一系列新的三甲基甲硅烷基二氮杂复合物 [MX(NNSiMe3)(L)4] (M=Mo: X=I; M=W: X=CF3SO3; L=PMe2Ph or 1/2 dpe; dpe=Ph2PCH2CH2PPh2) 和三甲基甲硅烷基肼 (2 −) 配合物 [MX2(NNHSiMe3)(PMe2Ph)3] (M=Mo: X=I 或 Br; M=W: X=CF3SO3) 和 [MX(NNHSiMe3)(dpe)2]X (M=Mo: X =I;M=W:X=CF3SO3) 是通过在苯中用 Me3SiX 处理二氮配合物顺式-[M(N2)2(PMe2Ph)4] 或反式-[M(N2)2(dpe)2] 制备的。通过与 MeOH 或 H2O 反应,末端氮原子上的三甲基甲硅烷基很容易被氢取代,得到例如二氮杂和肼基 (2-) 络合物,如 [WI(NNH)(dpe)2] 和 [WI2( NNH2)(PMe2Ph)3] 分别来自
  • The coordination chemistry of molybdenum and tungsten. Part XVI. Oxomolybdenum(V) and oxotungsten(V) complexes containing neutral monodentate and anionic bidentate Schiff base ligands
    作者:C.A. Rice、C.G. Benson、C.A. McAuliffe、W.E. Hill
    DOI:10.1016/s0020-1693(00)87304-1
    日期:1982.1
    ligands with phenolic, imine and various side chain donors yields complexes of type [MOCl3(ligand)2] in which the ligand generally binds as a neutral monodentate imine donor.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spectra suggest that these complexes have a cis-mer structure. These complexes are not converted to the bidentate anionic ligand complexes [MoOCl(L)2] by refluxing in alcohols, but the latter may be prepared
    MoCl3(THF)2(M = Mo,W)与一系列席夫碱配体与酚,亚胺和各种侧链供体的反应产生[MOCl3(ligand)2]型复合物,其中配体通常以中性键结合亚齿亚胺供体。电子自旋共振谱表明这些配合物具有顺式结构。这些络合物不能通过在醇中回流而转化为二齿阴离子配体络合物[MoOCl(L)2],但是后者可以由MoOCl3(THF)2和配体的锂盐制备。[MoOCl3(配体)](〜1.934)的g值在[MoOCl(L)2](〜1.945)[1]中有显着变化。
  • Binuclear molybdenum alkoxide as the versatile catalyst for the conversion of carbon dioxide
    作者:Jing-Huo Chen、Cheng-Hua Deng、Sheng Fang、Jian-Gong Ma、Peng Cheng
    DOI:10.1039/c7gc03372a
    日期:——
    The triply bonded dimolybdenum compound, Mo2(OtBu)6 (1), was investigated as a homogeneous catalyst for the conversion of CO2. The compound 1 acted as a rare example of a versatile catalyst with an impressive ability to transform CO2 into various valuable products, including propiolic acids, cyclic carbonates, and benzo[d]thiazole- and benzo[d]oxazolecarboxylic acids, in high yields with short reaction
    研究了三键结合的二钼化合物Mo 2(O t Bu)6(1)作为转化CO 2的均相催化剂。化合物1是多功能催化剂的稀有实例,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能力,能够以高收率将CO 2转化为各种有价值的产物,包括丙酸,环状碳酸酯以及苯并[ d ]噻唑和苯并[ d ]恶唑羧酸。在环境压力和低温(25–75°C)下具有短的反应时间和出色的选择性。这是关于含金属-金属键的物质在CO催化转化中的首次报道。2。
  • Reaction paths in the formation of triangular and cuboidal molybdenum/sulfur cluster complexes as aqua ions by reduction of molybdenum(V) dimers
    作者:Manuel Martinez、Bee Lean Ooi、A. Geoffrey Sykes
    DOI:10.1021/ja00249a026
    日期:1987.7
    Preparation de [Mo 3 (μ 3 -S) (μ-O) 3 (H 2 O) 9 ] 4+ , [Mo 3 (μ 3 -S) (μ-O) 2 (μ-S) (H 2 O) 9 ] 4+ , Mo 3 (μ 3 -S) (μ-O) (μ-S) 2 (H 2 O) 9 ] 4+ et Mo 3 (μ 3 -S) (μ-S) 3 (H 2 O) 9 ] 4+ . Mecanisme des reactions
    制备 de [Mo 3 (μ 3 -S) (μ-O) 3 (H 2 O) 9 ] 4+ , [Mo 3 (μ 3 -S) (μ-O) 2 (μ-S) (H 2 O) 9 ] 4+ , Mo 3 (μ 3 -S) (μ-O) (μ-S) 2 (H 2 O) 9 ] 4+ et Mo 3 (μ 3 -S) (μ-S) 3 (H 2 O) 9 ] 4+ 。反应机制
  • The preparation of finely divided metal powders and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using “organically solvated” magnesium
    作者:Helmut Bönnemann、Borislav Bogdanović、Rainer Brinkmann、Bernd Spliethoff、Da-Wei He
    DOI:10.1016/0022-328x(93)83004-f
    日期:1993.6
    Mg★ is an excellent in situ reducing agent for transition metal salts, giving highly reactive metal powders of Groups 8–12. In the presence of electron donor ligands, this reduction provides a useful one-step route to organo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The application of 35 kHz ultrasound during the reaction improves the dispersity of the metal powders and enhances the yields of the complexes.
    用少量蒽在THF中处理市售镁粉会生成高活性形式的镁(Mg★)。Mg★是一种出色的过渡金属盐原位还原剂,可产生8-12组的高反应性金属粉末。在电子给体配体的存在下,这种还原为有机过渡金属配合物提供了有用的一步法。反应过程中施加35 kHz超声波可改善金属粉末的分散性,并提高配合物的收率。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