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2-oxohexyl)pyrrolid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2-oxohexyl)pyrrolidine
英文别名
1-Pyrrolidin-1-ylhexan-2-one;1-pyrrolidin-1-ylhexan-2-one
N-(2-oxohexyl)pyrrolid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0H19NO
mdl
——
分子量
169.267
InChiKey
DUQUWVHXCVKFA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9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9
  • 拓扑面积:
    20.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1-氯吡咯烷2-己酮三乙胺L-脯氨酸 作用下, 反应 480.0h, 以23%的产率得到3-Cyclopentylhexa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个世纪后的Rabe胺化:将N-杂环直接添加到羰基化合物中† ‡
    摘要:
    提出了Rabe亲电子胺化的催化形式。这种反应最初是在1918年采用的,是转化为喹诺酮 到 奎宁。酮和α-取代的醛以中等收率得到相应的α-胺化的羰基化合物。α,α-未取代的醛通过新颖的重排生成氨基酮。
    DOI:
    10.1039/c2ob25595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oretical and model studies on the chemoselectivity of a Grignard reagent's reaction with a combined aminonitrile–oxazolidine system
    作者:David J Aitken、Virginie Beaufort、Pierre Chalard、Jean-Luc Cladière、Monique Dufour、Elisabeth Pereira、Vincent Théry
    DOI:10.1016/s0040-4020(02)00501-x
    日期:2002.7
    Semi-empirical quantum chemical studies using PM3 suggest that the preferred reaction between a Grignard reagent and a combined aminonitrile–oxazolidine system involves initial formation of a Lewis acid–base complex between magnesium and the central nitrogen atom, followed by preferred reaction with the aminonitrile function; model studies confirm that this reaction proceeds by addition rather than
    使用PM3的半经验量子化学研究表明,格氏试剂与氨基腈-恶唑烷组合系统之间的优选反应涉及镁与中心氮原子之间路易斯酸碱配合物的初步形成,然后是具有氨基腈功能的优选反应; 模型研究证实,该反应是通过加成而不是取代来进行的。
  • The Rabe amination after a century: direct addition of N-heterocycles to carbonyl compounds
    作者:Daniele M. Scarpino Schietroma、Mattia R. Monaco、Valerio Bucalossi、Philipp E. Walter、Patrizia Gentili、Marco Bella
    DOI:10.1039/c2ob25595b
    日期:——
    presented. This kind of reaction was originally employed in 1918 in a key step for the conversion of quinotoxine to quinine. Ketones and α-substituted aldehydes give the corresponding α-aminated carbonyl compounds in moderate yield. α,α-Unsubstituted aldehydes give rise to amino ketones via a novel rearrangement.
    提出了Rabe亲电子胺化的催化形式。这种反应最初是在1918年采用的,是转化为喹诺酮 到 奎宁。酮和α-取代的醛以中等收率得到相应的α-胺化的羰基化合物。α,α-未取代的醛通过新颖的重排生成氨基酮。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2R,2''R)-(-)-2,2''-联吡咯烷 麦角甾-7,22-二烯-3-基亚油酸酯 马来酰亚胺霉素 马来酰亚胺基甲基-3-马来酰亚胺基丙酸酯 马来酰亚胺丙酰基-dPEG4-NHS 马来酰亚胺-酰胺-PEG6-琥珀酰亚胺酯 马来酰亚胺-酰胺-PEG24-丙酸 马来酰亚胺-酰胺-PEG12-丙酸 马来酰亚胺-四聚乙二醇-羧酸 马来酰亚胺-四聚乙二醇-丙酸叔丁酯 马来酰亚胺-六聚乙二醇-丙酸叔丁酯 马来酰亚胺-二聚乙二醇-丙酸叔丁酯 马来酰亚胺-三(乙烯乙二醇)-丙酸 马来酰亚胺-一聚乙二醇-羧酸 马来酰亚胺-一聚乙二醇-丙烯酸琥珀酰亚胺酯 马来酰亚胺-PEG3-羟基 马来酰亚胺-PEG2-胺三氟醋酸盐 马来酰亚胺-PEG2-琥珀酰亚胺酯 马来酰亚胺 频哪醇硼酸酯 顺式4-甲基吡咯烷酮-3-醇盐酸盐 顺式3,4-二氨基吡咯烷-1-羧酸叔丁酯 顺式-二甲基 1-苄基吡咯烷-3,4-二羧酸 顺式-N-[2-(2,6-二甲基-1-哌啶基)乙基]-2-氧代-4-苯基-1-吡咯烷乙酰胺 顺式-N-Boc-吡咯烷-3,4-二羧酸 顺式-5-苄基-2-叔丁氧羰基六氢吡咯并[3,4-c]吡咯 顺式-4-氧代-六氢-吡咯并[3,4-C]吡咯-2-甲酸叔丁酯 顺式-3-氟-4-羟基吡咯烷-1-羧酸叔丁酯 顺式-3-氟-4-甲基吡咯烷盐酸盐 顺式-2-甲基六氢吡咯并[3,4-c]吡咯 顺式-2,5-二甲基吡咯烷 顺式-1-苄基-3,4-吡咯烷二甲酸二乙酯 顺式-(9CI)-3,4-二乙烯-1-(三氟乙酰基)-吡咯烷 顺-八氢环戊[c]吡咯-5-酮盐酸盐 非星匹宁 阿维巴坦中间体1 阿曲生坦中间体 阿曲生坦 间甲氧基苯乙腈 铂(2+)羟基乙酸酯-吡咯烷-3-胺(1:1:1) 钾2-氧代吡咯烷-1-磺酸酯 钠1-[(9E)-9-十八碳烯酰基氧基]-2,5-二氧代-3-吡咯烷磺酸酯 金刚烷-1-基(吡咯烷-1-基)甲酮 酸-1-吡咯烷-1,4-氨基-2-甲基-1,1,1-二甲基乙基酯,(2S,4R)- 酚丙氢吡咯 试剂3-Mercaptopropanyl-N-hydroxysuccinimideester 西他利酮 血红素酸 螺虫乙酯残留代谢物Mono-Hydroxy 萘吡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