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3-dimethyl-l-(2-naphthyl)-l-bute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3-dimethyl-l-(2-naphthyl)-l-butene
英文别名
——
3,3-dimethyl-l-(2-naphthyl)-l-bute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6H18
mdl
——
分子量
210.319
InChiKey
HUVKAKJAEPNAT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9
  • 重原子数:
    16.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5
  • 拓扑面积:
    0.0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0.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3-dimethyl-l-(2-naphthyl)-l-butene吡啶 、 nitrosonium tetrafluoroborate 作用下, 反应 48.0h, 生成 3-tert-butyl-4-naphthylfuroxan 、 4-tert-butyl-3-naphthylfuroxan
    参考文献:
    名称:
    非酸性介质中苯乙烯和四氟硼酸氮硼酸合成呋喃喃(1,2,5-恶二唑2-氧化物)的机理及机理研究
    摘要:
    在吡啶(碱性介质)或二氯甲烷(中性介质)中,使用四氟硼酸亚硝酸盐作为亚硝化试剂,由相应的苯乙烯合成了多种呋喃烷(1,2,5-恶二唑2-氧化物)。在这些条件下可以耐受酸敏感性官能团。阐明了可能的反应机理。与具有自由基机理的常规酸性条件相比,实验结果支持了离子反应途径。
    DOI:
    10.1002/jhet.2360
  • 作为产物:
    描述:
    (E)-3-(萘-2-基)丙烯酸三甲基乙酸 在 dipotassium peroxodisulfate 、 silver nitrat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40%的产率得到3,3-dimethyl-l-(2-naphthyl)-l-butene
    参考文献:
    名称:
    水溶液中肉桂酸和脂肪酸之间的Cu / Ag催化双脱羧交叉偶联†
    摘要:
    已开发出一种由铜和银催化的新型双脱羧交叉偶联反应。该方法为从容易负担的底物上灵活地合成烯烃和炔烃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
    DOI:
    10.1039/c3ra43144d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Furoxans (1,2,5-oxadiazole 2-oxides) from Styrenes and Nitrosonium Tetrafluoroborate in Non-Acidic Media and Mechanistic Study
    作者:Ryosuke Matsubara、Akihiro Ando、Yuta Saeki、Kazuo Eda、Naoki Asada、Tomoaki Tsutsumi、Yong Soon Shin、Masahiko Hayashi
    DOI:10.1002/jhet.2360
    日期:2016.7
    corresponding styrenes using nitrosonium tetrafluoroborate as the nitrosation reagent in pyridine (basic media) or dichloromethane (neutral media). Acid‐sensitive functional groups were tolerated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probable reaction mechanism was elucid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upport an ionic reaction pathway in contrast to the conventional acidic conditions with a radical mechanism.
    在吡啶(碱性介质)或二氯甲烷(中性介质)中,使用四氟硼酸亚硝酸盐作为亚硝化试剂,由相应的苯乙烯合成了多种呋喃烷(1,2,5-恶二唑2-氧化物)。在这些条件下可以耐受酸敏感性官能团。阐明了可能的反应机理。与具有自由基机理的常规酸性条件相比,实验结果支持了离子反应途径。
  • Cu/Ag-catalyzed double decarboxylative cross-coupling reaction between cinnamic acids and aliphatic acids in aqueous solution
    作者:Wen-Peng Mai、Ge Song、Gang-Chun Sun、Liang-Ru Yang、Jin-Wei Yuan、Yong-Mei Xiao、Pu Mao、Ling-Bo Qu
    DOI:10.1039/c3ra43144d
    日期:——
    A novel double decarboxylative cross-coupling catalyzed by copper and silver has been developed. This method provides a practical approach for the flexible synthesis of alkenes and alkynes from the readily affordable substrates.
    已开发出一种由铜和银催化的新型双脱羧交叉偶联反应。该方法为从容易负担的底物上灵活地合成烯烃和炔烃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