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6-dichlorotetraz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6-dichlorotetrazine
英文别名
3,6-Dichlorotetrazine;3,6-dichloro-2H-tetrazine
3,6-dichlorotetraz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2H2Cl2N4
mdl
——
分子量
152.971
InChiKey
SOZHRTNMAABQE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
  • 重原子数:
    8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40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对苯二甲醇3,6-dichlorotetrazine2,4,6-三甲基吡啶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反应 1.5h, 以76%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电子不足的四苯甲基[4]芳烃的合成,结构和阴离子结合特性:阴离子-π相互作用中的形状选择性
    摘要:
    Tetrahomocorona [2]芳烃[2]通过基于亲核芳族取代反应从3,6- dichlorotetrazine和启动片段偶联策略的手段构成四嗪ö, -米- ,和p -双(羟甲基)苯。前所未有的大环提供了矩形盒状腔体,腔体尺寸可调且电子性能不足,具体取决于亚苯基的取代方式。由于阴离子与π的相互作用,由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互补形状,它们与叠氮化物和硫氰酸盐选择性地形成了络合物。
    DOI:
    10.1002/anie.201802650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四嗪基儿茶酚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作为螯合剂去除 Cd(II)、Co(II) 和 Cu(II) 的评价
    摘要:
    摘要 四嗪基儿茶酚酰胺 (CAM) 配体 N,N'-双(N"-(氨基乙基)-2,3-双(羟基)苯甲酰胺)-1,2,4,5-的合成和结构表征研究了四嗪-3,6-二胺 (5)。所有化合物均通过 1H NMR 光谱、13C NMR 光谱和 FTIR 光谱表征。分别通过电位滴定和分光光度滴定评估了 5 的质子化平衡和 5 的 Cd2+、Co2+ 和 Cu2+ 络合物的络合能力(log βpqr)。物种独立的 pM 值(=-log [M] 游离)用于比较金属亲和力与最终序列 Cu2+ > Cd2+ > Co2+。结果表明5具有去除重金属的潜力。
    DOI:
    10.1080/00958972.2017.134064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Anion Binding Properties of Electron‐Deficient Tetrahomocorona[4]arenes: Shape Selectivity in Anion–π Interactions
    作者:Han‐Bin Liu、Qian Zhang、Mei‐Xiang Wang
    DOI:10.1002/anie.201802650
    日期:2018.5.28
    were constructed by means of a fragment coupling strategy based on nucleophilic aromatic substitution reaction starting from 3,6‐dichlorotetrazine and o‐, m‐, and p‐bis(hydroxymethyl)benzenes. The unprecedented macrocycles gave rectangular box‐like cavities with tunable cavity sizes and deficient electronic properties depending on the substitution pattern of phenylene. Due to anion–π interactions
    Tetrahomocorona [2]芳烃[2]通过基于亲核芳族取代反应从3,6- dichlorotetrazine和启动片段偶联策略的手段构成四嗪ö, -米- ,和p -双(羟甲基)苯。前所未有的大环提供了矩形盒状腔体,腔体尺寸可调且电子性能不足,具体取决于亚苯基的取代方式。由于阴离子与π的相互作用,由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互补形状,它们与叠氮化物和硫氰酸盐选择性地形成了络合物。
  • Synthesis of a tetrazine-based catecholamide derivative and its evaluation as a chelating agent for removal of Cd(II), Co(II), and Cu(II)
    作者:Shan Lei、Bo Jin、Rufang Peng、Qingchun Zhang、Shijin Chu
    DOI:10.1080/00958972.2017.1340644
    日期:2017.7.18
    Abstract The synthesi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tetrazine-based catecholamide (CAM) ligand, N,N′-bis(N″-(aminoethyl)-2,3-bis(hydroxy)benzamide)-1,2,4,5-tetrazine-3,6-diamine (5), were investigated. All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1H NMR spectroscopy, 13C NMR spectroscopy, and FTIR spectroscopy. The protonation equilibria of 5 and complexation capacities (log βpqr) of Cd2+, Co2+, and
    摘要 四嗪基儿茶酚酰胺 (CAM) 配体 N,N'-双(N"-(氨基乙基)-2,3-双(羟基)苯甲酰胺)-1,2,4,5-的合成和结构表征研究了四嗪-3,6-二胺 (5)。所有化合物均通过 1H NMR 光谱、13C NMR 光谱和 FTIR 光谱表征。分别通过电位滴定和分光光度滴定评估了 5 的质子化平衡和 5 的 Cd2+、Co2+ 和 Cu2+ 络合物的络合能力(log βpqr)。物种独立的 pM 值(=-log [M] 游离)用于比较金属亲和力与最终序列 Cu2+ > Cd2+ > Co2+。结果表明5具有去除重金属的潜力。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金刚烷双吖丙啶 氮杂环丁二烯 二氢-5-甲基-4H-1,3,5-二噻嗪 二氢-5-亚硝基-2,4,6-三甲基-4H-1,3,5-二噻嗪 二氢-2,4,6-三乙基-1,3,5-[4H]-二噻嗪 三异丁基二氢二噻嗪 N-亚硝基二噻嗪 5H-四唑 5-异丙基-1,3,5-二噻嗪烷 5-(3-甲基戊烷-3-基)-6H-1,3,4-噻二嗪-2-胺 4-甲氧基-3,3,5-三甲基-3H-吡唑1-氧化物 4-甲基-1,2-二氮杂螺(2.5)辛-1-烯 4-(三氟甲基)-1,2-二硫杂-3,5lambda2-二氮杂环戊-3-烯 4,4-二乙基-3,5-二甲基-4H-吡唑 3H-吡咯 3-甲基-3H-吖丙因-3-乙醇 3-甲基-3H-双吖丙啶-3-乙胺 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醇 3-溴-3-甲基双吖丙啶 3-氯-3-甲基双吖丙啶 3-氯-3-异丙基-3H-双吖丙啶 3-氯-3-乙基双吖丙啶 3-氟-3-(2,2,2-三氟乙氧基)-3H-二氮杂环丙烯 3-叔丁基双吖丙啶 3,5-二(三氟甲基)-1-硫杂-2,4,6-三氮杂环己-2,4-二烯 3,4-二甲氧基-1,2,5-噻二唑 1-氧化物 3,4-二氢-3,3-二甲基-1,2,5-噻二唑 3,4-二氢-1,2,5-噻二唑 3,4,4,5-四甲基-4H-吡唑 3,3-双(三氟甲基)-3H-双吖丙啶 3,3-二氟-3H-双吖丙啶 2H-咪唑-2-硫酮 2H-咪唑 2H-吡咯 2-吡嗪基-锂 2-叔丁基亚氨基-2-二乙基氨基-1,3-二甲基全氢-1,3,2-二氮杂磷 2-二乙基氨基-1,3-二甲基-1,3,2-二氮杂磷环戊烷 2-(1,3,5-二噻嗪烷-5-基)乙醇 2,4-二甲基-6-异丁基-1,3,5-二噻嗪 2,4,6-三甲基-1,3,5-二噻嗪 2,2,4,6-四氯-2L5-1,3,5,2-三氮杂膦咛 2(4)-异丙基-4(2),6-二甲基二氢(4H)1,3,5-二噻嗪 1-硼烷亚基-2,4,6,7-四甲基-2,6,7-三氮杂-1lambda~5~-磷杂二环[2.2.2]辛烷 1-氮杂环丁烯 1,4-二甲基-1,4,5,6-四氢-[1,2,3,4]四嗪 1,3-二甲基-2-二甲基氨基-1,3,2-二氮杂磷环戊烷 1,3-二甲基-1,3,2-二氮杂硼杂环戊烷 1,3-二氮杂-2-环己硼烷 1,3-二叔丁基-1,3,2-二氮杂磷啶-2-氧化物 1,3-二丁基-N,N-二乙基-4,5-二甲基-1,3,2-二氮杂磷杂戊环-2-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