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的原子序数是47,是一种银白色的贵金属。在自然界中,银很少以游离态单质存在,主要以含银化合物矿石的形式存在。其化学性质稳定、活跃性低、价格昂贵,并且具有极佳的导热和导电性能,不易受化学药品腐蚀。此外,银质软而富有延展性。
性质银是良好的导电和导热体,对白色光线有最好的反射效果。在干燥或温和的空气中不会发生氧化反应,但在含有硫的潮湿环境中表面会变黑。银对碱性物质具有很强的抵抗力,但容易被硝酸和浓硫酸溶解。自然界中的银通常与硫化物混合存在,也可能与其他金属(如铅、锌、铜)的硫化物共存。
分布全球银矿资源丰富。中国虽然储量不多,但矿质优良,主要产地分布在湖南、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
应用银在工业中应用广泛,特别是在银基钎焊合金领域。此类合金被用于焊接各种钢材、不锈钢以及有色金属等;特殊配方的银基钎料还可以用来焊接钨、碳化物、金刚石、陶瓷、碳和玻璃等材料。
此外,银粉还常用于制作电镀及精密合金、焊料等原料,并且在电子工业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也可用于制造滤波器、瓷管电容、碳膜电位器、固体钽电容以及复合晶体管中的导电发热元件。微量分析时,银是制备高纯银盐和催化剂的必要材料。
化学性质银是一种白色有光泽的金属(面心立方晶格),延展性仅次于金。其熔点为961.93℃,沸点2212℃。相对密度为d2010.5。银能溶解于硝酸和热硫酸中,在空气中能够溶于熔融的碱金属氢氧化物、过氧化物或氰化物。盐酸虽然会腐蚀表面,但对大多数酸不活泼且不易溶解在冷水和热水中。银是优秀的热和电导体,并能抵抗水和大气中的氧气侵蚀;然而,它遇臭氧、硫化氢及硫时会变成黑色。大多数银化合物都具有光敏性。
用途工业生产上,采用电解法提炼高纯度银。即以金属银为原料,在硝酸中溶解后配置成含有Ag50 g/L和HNO33~10 g/L的电解液,并放入电解槽内进行电解。温度控制在约45℃左右,电压设定在2.5 V,阴极电流密度维持在2.5~2.7 A/cm2之间。经过多次电解精炼后可制得高纯银粉成品。
安全与存储类别: 有毒物质
毒性分级: 低毒
急性毒性: 口服-小鼠 LD >10,000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 不燃
储运特性: 库房应保持低温、通风且干燥环境
灭火剂: 使用水、二氧化碳、泡沫或干粉进行扑灭
职业标准: 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 ≤0.01 毫克/立方米;短时暴露极限(STEL) ≤0.03 毫克/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