锝(dé)是首个以人工方法制得的元素,其主要来源为反应堆中铀裂变产物。至80年代初,地球上尚未发现天然存在的锝。通过在500~600℃下用氢还原硫化锝(Tc2S7)或过锝酸铵,或者在硫酸溶液中电解过锝酸铵,可以得到金属锝。
发现历史锝是首个以人工方法制得的元素,其主要来源为反应堆中铀裂变产物。这种元素从废核燃料棒中成吨提取。门捷列夫在建立元素周期系时预言了它的存在,并命名为eka-manganese(类锰)。莫斯莱确定了它的原子序数为43。实际上,在门捷列夫建立元素周期系之前,有关这个元素发现的报告已经出现。1846年,俄罗斯化学家盖尔曼声称从黑色钛铁矿(ilmenite)中发现了该元素,并将其命名为ilmenium,测得其原子量约为104.6,并描述了一些与锰相似的性质。随后,在1877年,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化学工程师克恩发表了一种占据钼和钌之间的新元素报告,其原子量经测定等于100,但它被证明是铱、铑和铁的混合物。亚洲的化学家们不甘落后:1908年,日本化学家小川声称从方钍石中发现了这一元素并命名为nipponium;到1924年,又有化学家报告利用X射线光谱分析从锰矿中发现了这一元素,并将其命名为moseleyum。迟至1925年,德国科学家也宣布在铌铁矿中发现了这一元素。但这些发现都没有被证实和承认。
应用锝能与CO、芳烃以及环戊二烯基等有机配体形成多种配位络合物。许多配合物由于其在核医学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而受到深入研究。通过Tc-C键可以形成很多有机锝络合物,如二羰基化合物Tc2(CO)10是一种白色挥发性的固体,在这个分子中,两个锝原子相互结合,每个原子又被五个羰基配体形成的八面体包围。锝原子之间的键长为303 pm,明显大于金属锝(272 pm)中两个原子之间的距离。类似的羰基化合物也可以由锝的同系物:锰和铼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