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H bond. Compound 4 with a methylene spacer between the naphthalene and thiosemicarbazide moieties was deliberately designed as a fluorescent photoinduced electron-transfer anion (PET) sensor. However, the methylene spacer did not prevent delocalization of the HOMO orbital between the planar aromatic ring and the thiosemicarbazide unit as expe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fluorophore–spacer–receptor” PET
合成了一系列用
萘和4-
硝基苯基或苯基单元取代的
氨基
硫脲阴离子
化学传感器。通过使用 1H、13C
DEPT 和 15N NMR 光谱对分子进行表征。在
DMSO、
DMSO/
H2O (9:1 v/v) 和
乙腈与氢氧化物、
氟化物、
醋酸盐、
次磷酸盐和
氯化物阴离子中,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化合物 1-4 的阴离子结合特性。使用含硝基
化学传感器 2-4 观察到显着的颜色变化,除
氯离子外,所有阴离子均归因于内部电荷转移机制。1H/13C/15N NMR 滴定研究和 DFT 和电荷分布计算支持涉及中心 N-H 键去质子化的机制。在
萘和
氨基
硫脲部分之间具有亚甲基间隔基的化合物 4 被有意设计为荧光光致电子转移阴离子 (PET) 传感器。然而,亚甲基间隔并没有阻止平面芳香环和
氨基
硫脲单元之间的 HOMO 轨道的离域,正如基于“荧光团-间隔-受体”PET 模型所预期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