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
铜(I)基团簇在固态照明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通过精确的结构控制合理调节发光性能仍然是一个挑战。在此,通过调节有机
配体设计了三种结构不同的六核
铜(I)纳米团簇以揭示结构-光致发光关系。
铜(I)纳米团簇的发射带显示出从近红外区域到可见红光区域的逐步蓝移,这可能归因于以团簇为中心的
磷光发射。这是首次报道六核
铜(I) 通过调节亲
铜相互作用形成纳米团簇。通过精确的结构分析、稳态、瞬态和温度相关的发光测量以及理论计算,清楚地揭示了潜在的机制。重要的是,Cu 6 (B
PT) 6 (B
PT = 5- bromopyridine -2-thiolate, UJN-Cu4 ) 和 Cu 6 (
TPT) 6 (
TPT = 5-(trifluoromethyl)pyridine-2-thiolate, UJN-Cu5 ) 可以是有效地被蓝光激发,从而满足基于商用 460 nm 蓝光发光二极管 (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