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Methyl-3-pentadecyl-brenzcatechin | 16273-18-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Methyl-3-pentadecyl-brenzcatechin
英文别名
Pyrocatechol, 3-methyl-6-pentadecyl-;3-methyl-6-pentadecylbenzene-1,2-diol
6-Methyl-3-pentadecyl-brenzcatechin化学式
CAS
16273-18-0
化学式
C22H38O2
mdl
——
分子量
334.543
InChiKey
TZWYGIJCPZYGP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9.4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1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3
  • 拓扑面积:
    40.5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2

SDS

SDS:ba1442b7bd3468e15383ae6dd9187010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Methyl-3-pentadecyl-brenzcatechin 在 sodium sulfate 、 silver(l) 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醚 为溶剂, 反应 0.07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氮和硫亲核试剂对源自毒橡树/常春儿茶酚(漆酚​​)及其类似物作为漆酚-蛋白质偶联物形成模型的醌的区域特异性攻击。
    摘要:
    试图表征毒橡树/常春藤(urushiol)中存在的儿茶酚衍生的亲电子醌与生物大分子之间潜在的生物学上重要的共价相互作用,已导致对涉及硫和氨基亲核试剂与3-十七烷基苯醌的模型反应进行了分析。反应产物的表征表明该醌在C-6受到(S)-N-乙酰半胱氨酸和在C-5受到1-氨基戊烷的区域特异性攻击。用1-氨基戊烷获得的红色固体证明是3-十七烷基-5-(戊基氨基)-1,2-苯并醌。用衍生自3-十五烷基邻苯二酚的4-和6-甲基类似物的醌获得类似的氨基苯醌。这三种加合物均吸收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当起始儿茶酚与人血清白蛋白一起孵育时,几乎形成了相同的生色团。这些结果表明,在人血清白蛋白的存在下,负责在人体内产生毒橡树/常春藤接触性皮炎的邻苯二酚会发生一系列反应,从而导致邻苯二酚通过碳氮键与蛋白质共价连接。对该结合程度的估计表明,至少对于人血清白蛋白,该反应是定量的。
    DOI:
    10.1021/jm00133a007
  • 作为产物:
    描述:
    溴代十五烷正丁基锂三溴化硼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1.5h, 生成 6-Methyl-3-pentadecyl-brenzcatechin
    参考文献:
    名称:
    氮和硫亲核试剂对源自毒橡树/常春儿茶酚(漆酚​​)及其类似物作为漆酚-蛋白质偶联物形成模型的醌的区域特异性攻击。
    摘要:
    试图表征毒橡树/常春藤(urushiol)中存在的儿茶酚衍生的亲电子醌与生物大分子之间潜在的生物学上重要的共价相互作用,已导致对涉及硫和氨基亲核试剂与3-十七烷基苯醌的模型反应进行了分析。反应产物的表征表明该醌在C-6受到(S)-N-乙酰半胱氨酸和在C-5受到1-氨基戊烷的区域特异性攻击。用1-氨基戊烷获得的红色固体证明是3-十七烷基-5-(戊基氨基)-1,2-苯并醌。用衍生自3-十五烷基邻苯二酚的4-和6-甲基类似物的醌获得类似的氨基苯醌。这三种加合物均吸收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当起始儿茶酚与人血清白蛋白一起孵育时,几乎形成了相同的生色团。这些结果表明,在人血清白蛋白的存在下,负责在人体内产生毒橡树/常春藤接触性皮炎的邻苯二酚会发生一系列反应,从而导致邻苯二酚通过碳氮键与蛋白质共价连接。对该结合程度的估计表明,至少对于人血清白蛋白,该反应是定量的。
    DOI:
    10.1021/jm00133a00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giospecific attack of nitrogen and sulfur nucleophiles on quinones derived from poison oak/ivy catechols (urushiols) and analogs as models for urushiol-protein conjugate formation
    作者:Daniel J. Liberato、Vera S. Byers、Reg G. Dennick、Neal Castagnoli
    DOI:10.1021/jm00133a007
    日期:1981.1
    Attempts to characterize potential biologically important covalent interactions between electrophilic quinones derived from catechols present in poison oak/ivy (urushiol) and biomacromolecules have led to the analysis of model reactions involving sulfur and amino nucleophiles with 3-heptadecylbenzoquinon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action products indicates that this quinone undergoes regiospecific
    试图表征毒橡树/常春藤(urushiol)中存在的儿茶酚衍生的亲电子醌与生物大分子之间潜在的生物学上重要的共价相互作用,已导致对涉及硫和氨基亲核试剂与3-十七烷基苯醌的模型反应进行了分析。反应产物的表征表明该醌在C-6受到(S)-N-乙酰半胱氨酸和在C-5受到1-氨基戊烷的区域特异性攻击。用1-氨基戊烷获得的红色固体证明是3-十七烷基-5-(戊基氨基)-1,2-苯并醌。用衍生自3-十五烷基邻苯二酚的4-和6-甲基类似物的醌获得类似的氨基苯醌。这三种加合物均吸收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当起始儿茶酚与人血清白蛋白一起孵育时,几乎形成了相同的生色团。这些结果表明,在人血清白蛋白的存在下,负责在人体内产生毒橡树/常春藤接触性皮炎的邻苯二酚会发生一系列反应,从而导致邻苯二酚通过碳氮键与蛋白质共价连接。对该结合程度的估计表明,至少对于人血清白蛋白,该反应是定量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