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2-naphthyl)-5-t-butylsalicylaldehyde | 960252-91-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2-naphthyl)-5-t-butylsalicylaldehyde
英文别名
5-Tert-butyl-2-hydroxy-3-naphthalen-2-ylbenzaldehyde
3-(2-naphthyl)-5-t-butylsalicylaldehyde化学式
CAS
960252-91-9
化学式
C21H20O2
mdl
——
分子量
304.389
InChiKey
QIVWTNROFZVDP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1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9
  • 拓扑面积:
    37.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2-naphthyl)-5-t-butylsalicylaldehydeL-缬氨醇乙醇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68%的产率得到(S)-2-[(3-(2-naphthyl)-5-t-butylsalicylidene)amino]-3-methyl-1-butanol
    参考文献:
    名称:
    3-芳基-5-叔丁基水杨醛及其手性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
    摘要:
    摘要 使用 3-溴-5-叔丁基水杨醛 (1a) 和芳基硼酸 (2a-f) 作为反应物,通过 Suzuki-Miyaura 偶联反应以 68-90% 的产率制备了六种间位取代的水杨醛化合物。所得产物中,3-(4-氟苯基)-5-叔丁基水杨醛(3b)、3-(4-甲基苯基)-5-叔丁基水杨醛(3d)、3-(1-萘基)-5-t -丁基水杨醛 (3e) 和 3-(2-萘基)-5-叔丁基水杨醛 (3f) 迄今尚未见报道。从这些水杨醛衍生物中以 51-89% 的产率获得了一系列新的席夫碱配体 (L1-L10)。
    DOI:
    10.1080/00397910701572423
  • 作为产物:
    描述:
    4-叔丁基苯酚四(三苯基膦)钯 potassium carbonate 、 magnesium methanolate 作用下, 以 四氯化碳乙二醇二甲醚氯仿 为溶剂, 反应 20.0h, 生成 3-(2-naphthyl)-5-t-butylsalicyl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3-芳基-5-叔丁基水杨醛及其手性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
    摘要:
    摘要 使用 3-溴-5-叔丁基水杨醛 (1a) 和芳基硼酸 (2a-f) 作为反应物,通过 Suzuki-Miyaura 偶联反应以 68-90% 的产率制备了六种间位取代的水杨醛化合物。所得产物中,3-(4-氟苯基)-5-叔丁基水杨醛(3b)、3-(4-甲基苯基)-5-叔丁基水杨醛(3d)、3-(1-萘基)-5-t -丁基水杨醛 (3e) 和 3-(2-萘基)-5-叔丁基水杨醛 (3f) 迄今尚未见报道。从这些水杨醛衍生物中以 51-89% 的产率获得了一系列新的席夫碱配体 (L1-L10)。
    DOI:
    10.1080/0039791070157242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3‐Aryl‐5‐<i>t</i>‐butylsalicylaldehydes and their Chiral Schiff Base Compounds
    作者:Hai‐bin Liu、Mei Wang、Ying Wang、Qiang Gu、Li‐cheng Sun
    DOI:10.1080/00397910701572423
    日期:2007.10.1
    Abstract Six meta‐substituted salicylaldehyde compounds have been prepared in 68–90% yields by the Suzuki–Miyaura coupling reaction using 3‐bromo‐5‐t‐butylsalicylaldehyde (1a) and arylboronic acids (2a–f) as reactants. Among the obtained products, 3‐(4‐fluorophenyl)‐5‐t‐butylsalicylaldehyde (3b), 3‐(4‐methylphenyl)‐5‐t‐butylsalicylaldehyde (3d), 3‐(1‐naphthyl)‐5‐t‐butylsalicylaldehyde (3e), and 3‐
    摘要 使用 3-溴-5-叔丁基水杨醛 (1a) 和芳基硼酸 (2a-f) 作为反应物,通过 Suzuki-Miyaura 偶联反应以 68-90% 的产率制备了六种间位取代的水杨醛化合物。所得产物中,3-(4-氟苯基)-5-叔丁基水杨醛(3b)、3-(4-甲基苯基)-5-叔丁基水杨醛(3d)、3-(1-萘基)-5-t -丁基水杨醛 (3e) 和 3-(2-萘基)-5-叔丁基水杨醛 (3f) 迄今尚未见报道。从这些水杨醛衍生物中以 51-89% 的产率获得了一系列新的席夫碱配体 (L1-L1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