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1-chloro-2-(1-naphthyl)-1-(p-tolylsulfinyl)ethene | 1114315-42-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1-chloro-2-(1-naphthyl)-1-(p-tolylsulfinyl)ethene
英文别名
——
(E)-1-chloro-2-(1-naphthyl)-1-(p-tolylsulfinyl)ethene化学式
CAS
1114315-42-2
化学式
C19H15ClOS
mdl
——
分子量
326.846
InChiKey
PYYQSEXXBMBFMF-UYRXBGFR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49
  • 重原子数:
    22.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5
  • 拓扑面积:
    17.07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1.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苯甲醇镁对腈基的4 -Exo-Dig亲核开环反应由1-氯-3-氰基烷基对甲苯基亚砜新合成多取代的α-氯环丁酮
    摘要:
    将1-氯-3-氰基p -甲苯基亚砜很容易从1-氯乙烯基制备p -甲苯基亚砜,这是从羰基化合物和氯合成p -甲苯基砜,用乙腈以良好产率的衍生物锂α氰基碳负离子。用i -PrMgCl处理这些亚砜导致通过4- Exo-Dig以高至高收率形成多取代的α-氯环丁酮生成的镁类拟南芥中间体与腈基的亲核开环。该方法为由羰基化合物和取代的乙腈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三个碳-碳键的合成多取代的α-氯环丁酮提供了一种新的好方法。
    DOI:
    10.1016/j.tetlet.2012.03.127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以1,2-CH和1,2-CC镁的插入为主要反应,由醛类化合物合成二取代和三取代的β,γ-不饱和酯
    摘要:
    源自醛的1-氯乙烯基对甲苯基亚砜与叔烯醇锂的加成反应在-78°C中的乙酸丁酯在THF中的收率高。用格氏试剂处理这些加合物会通过亚砜-镁交换反应形成类胡萝卜素镁。当加合物衍生自烷基醛或电子不足的芳族醛时,类胡萝卜素从类镁镁发生1,2-CH插入反应,得到在β-位具有取代基的β,γ-不饱和丁酸酯。另一方面,当加合物衍生自富含电子的芳族醛时,从羧甲基镁类化合物发生类胡萝卜素1,2-CC插入反应,得到在γ-位具有芳族基团的β,γ-不饱和丁酸酯。在后面的反应中观察到高度立体定向的1,2-CC插入反应。当加成反应用碘代烷烃淬灭时,烷基化的加合物以定量产率获得。通过用EtMgCl处理烷基化的加合物获得三取代的β,γ-不饱和酯,或在某些情况下为γ,δ-不饱和酯。这些程序为由具有两个或三个碳-碳键形成的醛合成二取代和三取代的β,γ-不饱和酯提供了一个好方法。
    DOI:
    10.1016/j.tet.2008.11.01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novel consecutive reaction of lithium acetylides with 2-aryl-1-chlorovinyl p-tolyl sulfoxides leading to the formation of (Z)-enediynes
    作者:Tsutomu Kimura、Yuka Nishimura、Naoyuki Ishida、Hitoshi Momochi、Hironori Yamashita、Tsuyoshi Satoh
    DOI:10.1016/j.tetlet.2012.11.152
    日期:2013.2
    The reaction of (E)-2-aryl-1-chlorovinyl p-tolyl sulfoxides with lithium acetylides gave a variety of (Z)-3-arylhex-3-ene-1,5-diynes in yields of up to 80% with high stereoselectivity. The structure of the (Z)-enediyne was confirmed by X-ray molecular structure analysis. The result of the reaction with deuterium- and 13C-labeled sulfoxide suggested that the reaction proceeds through cleavage of the
    (E)-2-芳基-1-乙烯基对甲苯基亚砜与乙炔的反应生成了多种(Z)-3-芳基己烯-3-烯-1,5-二炔,产率高达80%。高立体选择性。通过X射线分子结构分析确认了(Z)-烯二炔的结构。与和13 C标记的亚砜反应的结果表明,该反应通过在亚砜中的2-芳基-1-乙烯基单元的β位置处的C H键裂解来进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