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已制备了二乙氨基取代的低聚亚苯基亚乙烯基(OPV)构建基块,并用于合成两个[60]富勒烯-OPV二聚体F-D1和F-D2,表现出不同的OPV片段共轭长度。这些受体-供体二元组的电化学性质已通过循环伏安法进行了研究。第一次还原总是分配给富勒烯部分,第一次氧化集中在OPV棒的二乙基苯胺基团上,因此使这些系统适合进行光致电子转移。在甲苯和苄腈中,OPV和以富勒烯为中心的荧光带均被淬灭,这表明在两种溶剂中,都发生了光致电子从氨基取代的OPV到二元体中的碳球的转移。通过双分子淬灭实验,在可见光(670 nm)和近红外光(1300–1500 nm)区域检测到了自由基阳离子物种的瞬态吸收光谱指纹,λ最大= 1030纳米。F-D1和F-D2中光致电子转移的确凿证据来自瞬态吸收测量。电荷分离状态在100 ps内形成,并在不到5 ns的时间内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