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isobutoxy-2,2-bis(trifluoromethyl)-1,3-dithiolane | 1258730-55-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isobutoxy-2,2-bis(trifluoromethyl)-1,3-dithiolane
英文别名
——
4-isobutoxy-2,2-bis(trifluoromethyl)-1,3-dithiolane化学式
CAS
1258730-55-0
化学式
C9H12F6OS2
mdl
——
分子量
314.316
InChiKey
FFLQEQBXNXLBJ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29
  • 重原子数:
    18.0
  • 可旋转键数:
    3.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9.23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乙烯基异丁醚hexafluorothioacetone 在 cesium fluorid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48.0h, 以75%的产率得到4-isobutoxy-2,2-bis(trifluoromethyl)thietane
    参考文献:
    名称:
    金属氟化物催化剂对六氟丙烯,硫和乙烯基醚反应的显着影响。方便的合成2,2-双(三氟甲基)-4-R-硫杂环丁烷,3,3-双(三氟甲基)-5-R-1,2-二硫杂环戊烷和2,2-双(三氟甲基)-4-R-硫杂环戊烷1,3-二硫杂环戊烷
    摘要:
    已证明六氟丙烯,硫和乙烯基醚的反应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催化剂和反应条件。HFP和S x的反应在被CsF催化时会导致形成2,2,4,4-四(三氟甲基)-1,3-二硫杂环丁烷(1),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且较易于控制以KF催化的过程。试剂的添加顺序对反应的结果至关重要。例如,将乙烯基醚添加到1的预生成溶液中在DMF溶剂中的反应缓慢,从而导致相应的2,2-双(三氟甲基)-4-R-硫杂环丁烷的产率为8-91%,并且可以通过KF或CsF进行催化。在MF催化剂存在下,将第二摩尔硫磺添加到2,2-双(三氟甲基)-4-R-硫杂环丁烷的溶液中会导致硫磺插入硫杂环丁烷环中,并形成相应的环状二硫化物-3,3 -双(三氟甲基)-5-R-1,2-二硫杂环丁烷。另一方面,在CsF催化剂存在下,将第二摩尔硫添加到1在DMF中的溶液中,然后添加乙烯基醚导致放热反应,并产生相应的2,2-双(三氟甲基) -4-烷氧基-1,3-二硫杂环戊烷收率好。
    DOI:
    10.1016/j.jfluchem.2010.06.01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硫化膦,1,3-二硫烷-2-基甲基苯基- 硅烷,三甲基(2-甲基-1,3-二硫烷-2-基)- 沙丙喋呤中间体 四氢-1,2-二噻英 反式-1,2-二噻烷-4,5-二醇1,1-二氧化物 八氟-1,4-二噻烷 二(1,3-二噻烷-2-基)甲烷-D 二(1,3-二噻烷-2-基)甲烷 丁二腈,2,3-二[(1,1-二甲基乙基)硫代]-2,3-二(1,3-二硫烷-2-基甲基)- N-乙基-1,3-二噻烷-2-亚胺 N-(1,3-二硫杂环戊-2-亚基)氨基磷酸二甲酯 N,N’-1,6-己烷二基双氨基甲酸双(1,3-二噻烷-2-基甲基)酯 5alpha-[N-(亚硝基氨基甲酰)-N-(2-氯乙基)氨基]-2beta-甲基-1,3-二噻烷1,1,3,3-四氧化物 5,6-二氢-4H-1,3-二噻英-2-硫酮 4-甲基-2,6,7-三硫杂二环[2.2.2]辛烷 4-(丙氧基甲基)-2,6,7-三硫杂二环[2.2.2]辛烷 3-(1,3-二噻烷-5-基)-1-(2-氟乙基)-1-亚硝基脲 3-(1,3-二噻烷-2-亚基)-2,4-戊二酮 3,3-二甲基二环[2.2.1]庚烷-2-甲醇 2-苯基-1,3-二噻烷锂盐 2-苯基-1,3-二噻烷 2-脱氧-D-阿拉伯糖-己糖亚丙基二硫代缩醛 2-甲基-1,3-二噻烷 2-戊基-1,3-二噻烷 2-异丙基-1,3-二噻烷 2-异丁基-1,3-二噻烷 2-乙炔基-1,3-二噻烷 2-乙基-1,3-二噻烷 2-三甲基硅基-1,3-二噻吩 2-(叔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1,3-二噻烷 2-(三异丙基甲硅烷基)-1,3-二噻烷 2-(3,4-二羟基苯基)-5,7-二羟基-6-[(2S,3R,4R,5S,6R)-3,4,5-三羟基-6-(羟甲基)四氢-2H-吡喃-2-基]-8-[(2S,3R,4S,5S)-3,4,5-三羟基四氢-2H-吡喃-2-基]-4H-色烯-4-酮(non-preferredname) 2-(1,3-二噻烷-2-基)乙醇 2,5-二甲基-2,5-二羟基-1,4-二噻烷 2,5-二甲基-2,5-二羟基-1,4-二噻烷 2,5-二乙氧基-1,4-二噻烷 2,2’-乙烯双(1,3-二噻烷) 2,2-双(三甲基硅基)二噻烷 2,2-二氟-1,3-二噻烷 2,2'-(1,2-亚苯基)二(1,3-二噻烷) 1-(2-氯乙基)-3-(2alpha-甲基-1,3-二噻烷-5alpha-基)-3-亚硝基脲 1-(2-氯乙基)-3-(1,3-二噻烷-5-基)-1-亚硝基脲 1-(2-氯乙基)-1-亚硝基-3-(1,1,3,3-四氧代-1,3-二噻烷-5-基)脲 1-(2-氟乙基)-1-亚硝基-3-(1,1,3,3-四氧代-1,3-二噻烷-5-基)脲 1-(1,3-二噻烷-2-基)乙酮 1-(1,3-二噻烷-2-基)-2-环己烯-1-醇 1-(1,3-二噻烷-2-基)-2,2,2-三氟乙烷酮 1,8-二羟基-2,9-二硫杂三环[8.4.0.03,8]十四烷 1,5,7,11-四硫杂螺[5.5]十一烷 1,4-苯并二噻英,八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