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4,6-trimethyl-2,4,6-triazacyclohex-1-yl)dimethylsilylmethyllithium | 1197828-77-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4,6-trimethyl-2,4,6-triazacyclohex-1-yl)dimethylsilylmethyllithium
英文别名
——
(2,4,6-trimethyl-2,4,6-triazacyclohex-1-yl)dimethylsilylmethyllithium化学式
CAS
1197828-77-5
化学式
C9H22LiN3Si
mdl
——
分子量
207.32
InChiKey
UARMBLLRUFZON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41
  • 重原子数:
    14.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9.72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4,6-trimethyl-2,4,6-triazacyclohex-1-yl)dimethylsilylmethyllithium二甲基镓氯化物正己烷 为溶剂, 以55%的产率得到dimethyl[(2,4,6-trimethyl-2,4,6-triazacyclohex-1-yl)(dimethylsilyl)methyl]gallium
    参考文献:
    名称:
    氨基碳负离子的金属转移和甲硅烷基化产物。
    摘要:
    锂化碳负离子[(RLi)(2)。(RH)]的反应(R = MeN [CH(2)N(Me)](2)CH,2,4,6-trimethyl-2,4,6-三氮杂环己基-1-基)与二烷基铝和-镓氯化物生成相应的二烷基铝和-镓化合物(RAlMe(2))(2),(RAlEt(2))(2)和(RGaEt(2))(2) 。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波谱((1)H,(13)C,(27)Al)和晶体结构测定来表征它们。在固态状态下,铝和镓化合物通过金属受体和氮供体之间的分子间配位形成二聚体,从而导致椅子构象中的六元M(2)C(2)N(2)环。作为[[RLi)(2)。(RH)]合成实用性的第一个测试,进行了氯三甲基硅烷的亲核氨基甲基化,得到RSiMe(3)。RSiMe(3)与tBuLi的进一步去质子化发生在与硅原子键合的甲基之一上,从而导致RMe(2)SiCH(2)Li。与二甲基铝和氯化镓的反应给出了RMe(2)Si
    DOI:
    10.1039/b911925f
  • 作为产物:
    描述:
    (2,4,6-trimethyl-2,4,6-triazacyclohex-1-yl)trimethylsilane叔丁基锂 作用下, 以 正己烷正戊烷 为溶剂, 以34%的产率得到(2,4,6-trimethyl-2,4,6-triazacyclohex-1-yl)dimethylsilylmethyllithium
    参考文献:
    名称:
    氨基碳负离子的金属转移和甲硅烷基化产物。
    摘要:
    锂化碳负离子[(RLi)(2)。(RH)]的反应(R = MeN [CH(2)N(Me)](2)CH,2,4,6-trimethyl-2,4,6-三氮杂环己基-1-基)与二烷基铝和-镓氯化物生成相应的二烷基铝和-镓化合物(RAlMe(2))(2),(RAlEt(2))(2)和(RGaEt(2))(2) 。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波谱((1)H,(13)C,(27)Al)和晶体结构测定来表征它们。在固态状态下,铝和镓化合物通过金属受体和氮供体之间的分子间配位形成二聚体,从而导致椅子构象中的六元M(2)C(2)N(2)环。作为[[RLi)(2)。(RH)]合成实用性的第一个测试,进行了氯三甲基硅烷的亲核氨基甲基化,得到RSiMe(3)。RSiMe(3)与tBuLi的进一步去质子化发生在与硅原子键合的甲基之一上,从而导致RMe(2)SiCH(2)Li。与二甲基铝和氯化镓的反应给出了RMe(2)Si
    DOI:
    10.1039/b911925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