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hydroxyethylthio)-4,5,6,7-tetrabromobenzimidazole | 1119360-84-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hydroxyethylthio)-4,5,6,7-tetrabromobenzimidazole
英文别名
——
2-(2-hydroxyethylthio)-4,5,6,7-tetrabromobenzimidazole化学式
CAS
1119360-84-7
化学式
C9H6Br4N2OS
mdl
——
分子量
509.841
InChiKey
WICKBZIVOBMGK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2-hydroxyethylthio)-4,5,6,7-tetrabromobenzimidazole氯化亚砜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76%的产率得到5,6,7,8-tetrabromo-2,3-dihydrobenzo[4,5]imidazo[2,1-b]thi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固态 13C、15N NMR 光谱和 DFT 计算对 4,5,6,7-四溴苯并咪唑衍生物进行结构研究
    摘要:
    摘要 合成了在五元或六元饱和环中含有硫或氮原子的四溴苯并咪唑衍生物作为酪蛋白激酶(CK2)的潜在配体。这些化合物的结构数据对于理解它们作为抑制剂的抑制活性至关重要。记录了六种化合物的溶液和固态 13 C NMR 谱,以及其中两种化合物的 15 N MAS 谱。13 C CPMAS 光谱是通过与溶液数据进行比较并借助偶极去相和可变接触时间实验来指定的。通过屏蔽常数的 GIAO DFT 计算验证了 13 C 和 15 N 化学位移分配的正确性。溶液和固态化学位移值之间的差异是根据分子间相互作用来解释的。在 N 1 , N 2 -丙烯-2-氨基-4,5,6,7-四溴苯并咪唑的固态 13 C 和 15 N NMR 光谱中出现的双峰共振表明晶体学晶胞中存在两个分子。为具有两个 N1' H…N3 氢键的二聚体计算的屏蔽常数表明缔合类型不影响碳屏蔽。两个互变异构体与 N1' H 和 N3 H 共存的可能性较小。
    DOI:
    10.1016/j.molstruc.2008.08.001
  • 作为产物:
    描述:
    2-溴乙醇4,5,6,7-tetrabromo-1H,3H-benzimidazol-2-thione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以90%的产率得到2-(2-hydroxyethylthio)-4,5,6,7-tetrabromobenzimidazol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固态 13C、15N NMR 光谱和 DFT 计算对 4,5,6,7-四溴苯并咪唑衍生物进行结构研究
    摘要:
    摘要 合成了在五元或六元饱和环中含有硫或氮原子的四溴苯并咪唑衍生物作为酪蛋白激酶(CK2)的潜在配体。这些化合物的结构数据对于理解它们作为抑制剂的抑制活性至关重要。记录了六种化合物的溶液和固态 13 C NMR 谱,以及其中两种化合物的 15 N MAS 谱。13 C CPMAS 光谱是通过与溶液数据进行比较并借助偶极去相和可变接触时间实验来指定的。通过屏蔽常数的 GIAO DFT 计算验证了 13 C 和 15 N 化学位移分配的正确性。溶液和固态化学位移值之间的差异是根据分子间相互作用来解释的。在 N 1 , N 2 -丙烯-2-氨基-4,5,6,7-四溴苯并咪唑的固态 13 C 和 15 N NMR 光谱中出现的双峰共振表明晶体学晶胞中存在两个分子。为具有两个 N1' H…N3 氢键的二聚体计算的屏蔽常数表明缔合类型不影响碳屏蔽。两个互变异构体与 N1' H 和 N3 H 共存的可能性较小。
    DOI:
    10.1016/j.molstruc.2008.08.00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2R,3S,5R)-5-(4-氨基-7H-吡咯[2,3-D]嘧啶-7-基-2 -(羟甲基)四氢呋喃-3-醇 鲁索替尼 鲁索利尼杂质C 酸蓝129:1 迪高替尼 诺那吡胺 螺[4.4]壬烷-1-酮,6-氨基-,(5S,6S)- 苯酚,2,4-二氯-5-肼-,单盐酸 苯并呋喃,2,3-二氢-3-(1-甲基乙基)- 芦可替尼杂质5 芦可替尼杂质3 芦可替尼杂质2 聚(氧代-1,2-乙二基),a-甲基-w-[[3,4,4,4-四氟-2-[1,2,2,2-四氟-1-(三氟甲基)乙基]-1,3-二(三氟甲基)-1-丁烯-1-基]氧代]- 维贝格龙 磷酸鲁索替尼 甲基7-(2-甲氧基乙基)-1,3-二甲基-2,4-二羰基-2,3,4,7-四氢-1H-吡咯并[2,3-D]嘧啶-6-羧酸酯 甲基6,7-二氢-5H-吡咯并[3,4-D]嘧啶-2-甲酸基酯 氰基酰胺,(1-甲基-2-吡咯烷亚基)-(9CI) 杂质TFTB 替诺福韦杂质113 托法替布杂质ZJT2-I 托法替尼杂质28 托法替尼杂质2 托伐替尼杂质T 异丙基2-氨基-4-甲氧基-7h-吡咯并[2,3-d]嘧啶-6-羧酸 巴里替尼杂质5 巴瑞替尼杂质9 巴瑞替尼 巴瑞克替尼杂质 巴瑞克替尼中间体3 巴瑞克替尼中间体1 外消旋鲁替替尼-d8 培美酸 培美曲塞杂质 吡啶,1-[(2,5-二甲基苯基)甲基]-1,2,3,6-四氢- 吡咯并[1,2-a]嘧啶-3-羧酸 吡咯并[1,2-F]嘧啶-3-甲酸乙酯 吡咯并[1,2-C]嘧啶-4-腈 吡咯并[1,2-A]嘧啶-6-羧酸 吡咯并[1,2-A]嘧啶-6-甲醛 叔丁基2-氨基-4-氯-5H-吡咯并[3,4-D]嘧啶-6(7H)-羧酸酯 叔丁基-4-氯-2-吗啉代-7H-吡咯并[2,3-D]嘧啶-7-甲酸甲酯 十二烷-1,12-二基二(苯甲基二甲基铵)二氯化 化合物PFE-360 亚乙基,2-氨基-1-(乙酯基<乙氧羰基>)-2-(甲酰基亚氨基)-,(2Z)-(9CI) 二环[2.2.1]庚-5-烯-2-羧酸,丁基酯,(1R,2R,4R)- [4-(1H-吡唑-4-基)-7H-吡咯并[2,3-D]嘧啶-7-基]甲基特戊酸酯 [3-(4-氨基-7H-吡咯并[2,3-d]嘧啶-7-基)环戊基]甲醇 [1-(乙基磺酰基)-3-[4-(7H-吡咯并[2,3-d]嘧啶-4-基)-1H-吡唑-1-基]氮杂环丁烷-3-基]乙腈磷酸盐 S-鲁索替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