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6-hydroxyestrone methyl ether | 96893-18-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6-hydroxyestrone methyl ether
英文别名
16-Hydroxy-3-methoxyestra-1,3,5(10)-trien-17-one;(8R,9S,13S,14S)-16-hydroxy-3-methoxy-13-methyl-7,8,9,11,12,14,15,16-octahydro-6H-cyclopenta[a]phenanthren-17-one
16-hydroxyestrone methyl ether化学式
CAS
96893-18-4
化学式
C19H24O3
mdl
——
分子量
300.398
InChiKey
FWITWHQWPACSGD-XZJGIMNO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3
  • 拓扑面积:
    46.5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6-hydroxyestrone methyl ether甲基氯化镁四氢呋喃乙醚 为溶剂, 反应 1.5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正式 [4 + 1] 环加成的开发:Pd(OAc)2 催化的 1,3-二烯基 β-酮酯的分子内环丙烷化和 MgI2 促进的乙烯基环丙烷-环戊烯重排
    摘要:
    已开发出 1,3-二烯基 β-酮酯的正式 [4 + 1] 环加成反应。这两个步骤的过程涉及 Pd(II) 催化的分子内环丙烷化以产生乙烯基环丙烷和随后由 MgI(2) 促进的温和的乙烯基环丙烷-环戊烯重排。环丙烷化方法特别需要使用 Mg(ClO(4))(2),大概是为了促进酮-烯醇互变异构化,并且通过使用异丁酸铜 (II) 作为助氧化剂大大改善。展示了一系列具有各种取代模式的底物。
    DOI:
    10.1021/ja809226x
  • 作为产物:
    描述:
    四丁基氟化铵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3.06 g的产率得到16-hydroxyestrone methyl ether
    参考文献:
    名称:
    正式 [4 + 1] 环加成的开发:Pd(OAc)2 催化的 1,3-二烯基 β-酮酯的分子内环丙烷化和 MgI2 促进的乙烯基环丙烷-环戊烯重排
    摘要:
    已开发出 1,3-二烯基 β-酮酯的正式 [4 + 1] 环加成反应。这两个步骤的过程涉及 Pd(II) 催化的分子内环丙烷化以产生乙烯基环丙烷和随后由 MgI(2) 促进的温和的乙烯基环丙烷-环戊烯重排。环丙烷化方法特别需要使用 Mg(ClO(4))(2),大概是为了促进酮-烯醇互变异构化,并且通过使用异丁酸铜 (II) 作为助氧化剂大大改善。展示了一系列具有各种取代模式的底物。
    DOI:
    10.1021/ja809226x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5β)-17,20:20,21-双[亚甲基双(氧基)]孕烷-3-酮 (5α)-2′H-雄甾-2-烯并[3,2-c]吡唑-17-酮 (3β,20S)-4,4,20-三甲基-21-[[[三(异丙基)甲硅烷基]氧基]-孕烷-5-烯-3-醇-d6 (25S)-δ7-大发酸 (20R)-孕烯-4-烯-3,17,20-三醇 (11β,17β)-11-[4-({5-[(4,4,5,5,5-五氟戊基)磺酰基]戊基}氧基)苯基]雌二醇-1,3,5(10)-三烯-3,17-二醇 齐墩果酸衍生物1 黄麻属甙 黄芪皂苷III 黄芪皂苷 II 黄芪甲苷 IV 黄芪甲苷 黄肉楠碱 黄果茄甾醇 黄杨醇碱E 黄姜A 黄夹苷B 黄夹苷 黄夹次甙乙 黄夹次甙乙 黄夹次甙丙 黄体酮环20-(乙烯缩醛) 黄体酮杂质EPL 黄体酮杂质1 黄体酮杂质 黄体酮杂质 黄体酮EP杂质M 黄体酮EP杂质G(RRT≈2.53) 黄体酮EP杂质F 黄体酮6-半琥珀酸酯 黄体酮 17alpha-氢过氧化物 黄体酮 11-半琥珀酸酯 黄体酮 麦角甾醇葡萄糖苷 麦角甾醇氢琥珀酸盐 麦角甾烷-6-酮,2,3-环氧-22,23-二羟基-,(2b,3b,5a,22R,23R,24S)-(9CI) 麦角甾烷-3,6,8,15,16-五唑,28-[[2-O-(2,4-二-O-甲基-b-D-吡喃木糖基)-a-L-呋喃阿拉伯糖基]氧代]-,(3b,5a,6a,15b,16b,24x)-(9CI) 麦角甾烷-26-酸,5,6:24,25-二环氧-14,17,22-三羟基-1-羰基-,d-内酯,(5b,6b,14b,17a,22R,24S,25S)-(9CI) 麦角甾-8-烯-3-醇 麦角甾-8,24(28)-二烯-26-酸,7-羟基-4-甲基-3,11-二羰基-,(4a,5a,7b,25S)- 麦角甾-7,22-二烯-3-酮 麦角甾-7,22-二烯-17-醇-3-酮 麦角甾-5,24-二烯-26-酸,3-(b-D-吡喃葡萄糖氧基)-1,22,27-三羟基-,d-内酯,(1a,3b,22R)- 麦角甾-5,22,25-三烯-3-醇 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 麦角甾-1,4-二烯-3-酮,7,24-二(乙酰氧基)-17,22-环氧-16,25-二羟基-,(7a,16b,22R)-(9CI) 麦角固醇 麦冬皂苷D 麦冬皂苷D 麦冬皂苷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