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naphthalen-1-yl-N-[(E)-prop-1-enyl]acetamide | 540475-78-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naphthalen-1-yl-N-[(E)-prop-1-enyl]acetamide
英文别名
——
N-naphthalen-1-yl-N-[(E)-prop-1-enyl]acetamide化学式
CAS
540475-78-3
化学式
C15H15NO
mdl
——
分子量
225.29
InChiKey
NVQLUFJAPLNPFU-QDEBKDIK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3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3
  • 拓扑面积:
    20.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6-dichlorobenzohydroximoyl chlorideN-naphthalen-1-yl-N-[(E)-prop-1-enyl]acetamide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trans-N-[3-(2,6-dichlorophenyl)-4-methyl-4,5-dihydroisoxazol-5-yl]-N-1-naphthylacetamide 、 cis-N-[3-(2,6-dichlorophenyl)-4-methyl-4,5-dihydroisoxazol-5-yl]-N-1-naphthylacet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串联异构化-1,3-偶极环加成反应,由N-烯丙基化合物和腈类化合物合成5-氨基异恶唑啉
    摘要:
    通过串联催化异构化(从N-烯丙基体系到N-(1-丙烯基)体系)-1,3-偶极环加成(从稳定的腈氧化物到N-(1 )合成5-氨基异恶唑啉衍生物的新策略-丙烯基)系统)。铑和钌配合物,Verkade的超碱和18冠-6 / KOH体系用于合成N-(1-丙烯基)体系。还通过将二苯基(1-丙烯基)膦(通过烯丙基二苯基膦的异构化制备)环加成为2,6-二氯苄腈,来合成4- P-取代的异恶唑啉。所有的环加成是区域选择性的,但不是立体选择性的,并且没有协同作用。环加成至所有N-(1-丙烯基)系统产生5- N-取代的异恶唑啉,但是环加成至P-(1-丙烯基)系统导致形成4- P-区域异构体。区域选择性的这种差异是通过为模型化合物计算的相对FMO反应性指数预测的:N-(1-丙烯基)胺和N-(1-丙烯基)膦。
    DOI:
    10.1016/j.tet.2010.06.040
  • 作为产物:
    描述:
    N-1-Naphthalenyl-N-2-propen-1-ylacetamide 在 [RuHCl(CO)(PPh3)3] 作用下, 以 氘代苯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99 mg的产率得到N-naphthalen-1-yl-N-[(E)-prop-1-enyl]acet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串联异构化-1,3-偶极环加成反应,由N-烯丙基化合物和腈类化合物合成5-氨基异恶唑啉
    摘要:
    通过串联催化异构化(从N-烯丙基体系到N-(1-丙烯基)体系)-1,3-偶极环加成(从稳定的腈氧化物到N-(1 )合成5-氨基异恶唑啉衍生物的新策略-丙烯基)系统)。铑和钌配合物,Verkade的超碱和18冠-6 / KOH体系用于合成N-(1-丙烯基)体系。还通过将二苯基(1-丙烯基)膦(通过烯丙基二苯基膦的异构化制备)环加成为2,6-二氯苄腈,来合成4- P-取代的异恶唑啉。所有的环加成是区域选择性的,但不是立体选择性的,并且没有协同作用。环加成至所有N-(1-丙烯基)系统产生5- N-取代的异恶唑啉,但是环加成至P-(1-丙烯基)系统导致形成4- P-区域异构体。区域选择性的这种差异是通过为模型化合物计算的相对FMO反应性指数预测的:N-(1-丙烯基)胺和N-(1-丙烯基)膦。
    DOI:
    10.1016/j.tet.2010.06.04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5-aminoisoxazolines from N-allyl compounds and nitrile oxides via tandem isomerization-1,3-dipolar cycloaddition
    作者:Piotr Bujak、Stanisław Krompiec、Joanna Malarz、Michał Krompiec、Michał Filapek、Witold Danikiewicz、Magdalena Kania、Katarzyna Gębarowska、Iwona Grudzka
    DOI:10.1016/j.tet.2010.06.040
    日期:2010.8
    5-aminoisoxazolines via tandem catalytic isomerization (of N-allyl systems to N-(1-propenyl) systems)—1,3-dipolar cycloaddition (of a stable nitrile oxide to N-(1-propenyl) systems) is presented. Rhodium and ruthenium complexes, Verkade’s superbase, and 18-crown-6/KOH system were used for the syntheses of the N-(1-propenyl) systems. 4-P-substituted isoxazoline was also synthesized via cycloaddition of
    通过串联催化异构化(从N-烯丙基体系到N-(1-丙烯基)体系)-1,3-偶极环加成(从稳定的腈氧化物到N-(1 )合成5-氨基异恶唑啉衍生物的新策略-丙烯基)系统)。铑和钌配合物,Verkade的超碱和18冠-6 / KOH体系用于合成N-(1-丙烯基)体系。还通过将二苯基(1-丙烯基)膦(通过烯丙基二苯基膦的异构化制备)环加成为2,6-二氯苄腈,来合成4- P-取代的异恶唑啉。所有的环加成是区域选择性的,但不是立体选择性的,并且没有协同作用。环加成至所有N-(1-丙烯基)系统产生5- N-取代的异恶唑啉,但是环加成至P-(1-丙烯基)系统导致形成4- P-区域异构体。区域选择性的这种差异是通过为模型化合物计算的相对FMO反应性指数预测的:N-(1-丙烯基)胺和N-(1-丙烯基)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