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trimethylsilyl)ethyl (R)-3-((tert-butoxycarbonyl)amino)hex-5-enoate | 1012367-51-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trimethylsilyl)ethyl (R)-3-((tert-butoxycarbonyl)amino)hex-5-enoate
英文别名
2-(trimethylsilyl)ethyl (R)-3-(tert-butoxycarbonylamino)hex-5-enoate
2-(trimethylsilyl)ethyl (R)-3-((tert-butoxycarbonyl)amino)hex-5-enoate化学式
CAS
1012367-51-9
化学式
C16H31NO4Si
mdl
——
分子量
329.512
InChiKey
WREAZPOMGWKWKM-CYBMUJFW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73
  • 重原子数:
    22.0
  • 可旋转键数:
    8.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5
  • 拓扑面积:
    64.63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trimethylsilyl)ethyl (R)-3-((tert-butoxycarbonyl)amino)hex-5-enoate甲苯磺酰氨基甲酸甲酯bis(acetylacetonate)oxovanadium 、 [1,2-bis-(phenylsulfinyl)ethane]palladium(II) acetate 、 氧气四丁基醋酸铵对苯二酚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45.0 ℃ 、101.33 kPa 条件下, 反应 72.0h, 以76%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有氧线性烯丙基 C–H 胺化:克服苯醌抑制
    摘要:
    据报道,在钯(II)/双亚砜/布朗斯台德碱催化下,发生了有效的需氧线性烯丙基 CH 胺化反应。该反应在制备、操作简单的条件(1 当量烯烃、1 atm O2 或空气)下进行,减少了 Pd(II)/双亚砜催化剂的负载量,同时比采用化学计量苯醌 (BQ) 作为催化剂的系统提供更高的周转率和产品收率。终端氧化剂。Pd(II)/BQ π-酸性相互作用已在各种催化过程中被调用,并且通常被认为有利于促进还原官能化。然而,当不需要这种用于功能化的亲电激活时,高浓度的 BQ 可能会与关键配体(双亚砜)的结合竞争并抑制催化。动力学研究揭示了反应速率与 BQ 浓度之间的反比关系,表明 BQ 充当 Pd(II) 的配体,从而对催化产生抑制作用。
    DOI:
    10.1021/jacs.5b11294
  • 作为产物:
    描述:
    2-(三甲硅基)乙醇Boc-(R)-3-氨基-5-己烯酸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5h, 以96%的产率得到2-(trimethylsilyl)ethyl (R)-3-((tert-butoxycarbonyl)amino)hex-5-en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异双金属催化的催化分子间线性烯丙基 C−H 胺化
    摘要:
    报道了一种新型异双金属 Pd(II)亚砜/(salen)Cr(III)Cl 催化的分子间线性烯丙基 C-H 胺化 (LAA)。该反应直接将密集官能化的 α-烯烃底物(1 当量)转化为线性 (E)-烯丙基氨基甲酸酯,具有良好的产率和出色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 (>20:1)。手性双高烯丙基和高烯丙基氧、氮和碳取代的 α-烯烃经过烯丙基 CH 胺化,产率高,选择性好,对映体纯度没有侵蚀。还展示了(E)-烯丙基氨基甲酸酯的流线型路线,可以进一步细化为医学和生物学相关的烯丙胺。有价值的 15N 标记的烯丙胺可以在合成路线的后期阶段通过使用容易获得的 15N-(甲氧基羰基)-对甲苯磺酰胺亲核试剂直接从烯丙基部分生成。有证据表明,该反应是通过异双金属机制进行的,其中 Pd/亚砜介导烯丙基 C-H 裂解以...
    DOI:
    10.1021/ja710206u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