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azido-1-nitro-naphthalene | 16714-28-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azido-1-nitro-naphthalene
英文别名
2-Azido-1-nitro-naphthalin;1-Nitro-2-naphthylazid;2-azido-1-nitronaphthalene
2-azido-1-nitro-naphthalene化学式
CAS
16714-28-6
化学式
C10H6N4O2
mdl
——
分子量
214.183
InChiKey
FJYDXLHEDGAQB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69
  • 重原子数:
    16.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91.9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reactivity of organophosphorus compounds. Part XXX. Iminophospholes and a new synthesis of benzofurazans via intramolecular rearrangement of 1-o-nitroarylimino-1,2,5-triphenylphospholes
    作者:J. I. G. Cadogan、Robert J. Scott、Robert D. Gee、Ian Gosney
    DOI:10.1039/p19740001694
    日期:——
    1-aroylimino-1,2,5-triphenylphospholes (2; X = PhCO and p-NO2·C6H4CO), but these decomposed at this temperature to give the corresponding aryl cyanides and the phosphole oxide. The use of copper-bronze reduced the decomposition point of the dioxazolidin-2-ones sufficiently for the iminophospholes to be isolated. Base catalysed decomposition of ethyl N-(p-nitrophenylsulphonyloxy)carbamate (4) in the presence of
    已经合成了一系列的N-取代的1-亚基-1,2,5-三苯基(2)。芳基,甲磺酰基,芳基磺酰基,乙氧基羰基,苯氧基羰基和二苯基次膦酰基叠氮化物与1,2,5-三苯基膦的反应得到相应的N-取代的1-亚基膦[2; X = Ar,MeSO 2,ArSO 2,EtO 2 C,PhO 2 C和Ph 2 P(O)],通过非亚硝基苯路线的收率很高。甲苯磺酰(2; X =甲苯磺酰基)也是通过无氯胺-T反应制得的。与磷脂。苯甲酰叠氮化物通过分解反应,然后进行库尔修斯重排反应,而不是与相对较弱的亲核性1,2,5-三苯基磷脂反应(参见Ph 3 P)。缺电子的4-硝基苯甲酰基和2,4-二硝基苯甲酰基叠氮化物给出相应的1-芳基基-1,2,5-三苯基[2; X = C 6 H ^ 4 NO 2 - p和2,4-(NO 2)2 C ^ 6 ħ 3在6和55%的产率分别]。在存在下的5,7-二甲基四唑并[1,5-
  • Noelting; Kohn, Chemiker-Zeitung, Chemische Apparatur, 1894, vol. 18, p. 1095
    作者:Noelting、Kohn
    DOI:——
    日期:——
  • Boshev,G. et al., Austral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1972, vol. 25, p. 599 - 606
    作者:Boshev,G. et al.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