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1-(3-methylamino-propylamino)-ethyl)-phenol | 1350294-83-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1-(3-methylamino-propylamino)-ethyl)-phenol
英文别名
2-[1-(3-methylamino-propylamino)ethyl]phenol;2-[1-(3-methylaminopropylamino)ethyl]phenol;2-[1-[3-(Methylamino)propylamino]ethyl]phenol;2-[1-[3-(methylamino)propylamino]ethyl]phenol
2-(1-(3-methylamino-propylamino)-ethyl)-phenol化学式
CAS
1350294-83-5
化学式
C12H20N2O
mdl
——
分子量
208.304
InChiKey
HKHYDJIPMOPOG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8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44.3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ickel thiocyanate hydrate 、 2-(1-(3-methylamino-propylamino)-ethyl)-phenol甲醇 为溶剂, 以76%的产率得到[Ni(thiocyanate)(2-(1-(3-methylamino-propylamino)ethyl)phenolato)]2
    参考文献:
    名称:
    源自减少的席夫碱配体的双酚氧化桥联的五配位双核镍(II)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磁性和邻苯二酚酶活性:儿茶酚酶活性的机理推断。
    摘要:
    三种双苯氧基桥双核镍(II)配合物,即[Ni 2(L 1)2(NCS)2 ](1),[Ni 2(L 2)2(NCS)2 ](2)和[Ni 2(L 3)2(NCS)2 ](3)已使用还原的三齿席夫碱配体2- [1-(3-(甲基氨基丙基丙基氨基)-乙基]-苯酚(HL 1),2- [ 1-(2-二甲基氨基-乙基氨基)-乙基]-苯酚(HL 2)和2- [1-(3-二甲基氨基-丙基氨基)-乙基]-苯酚(HL 3), 分别。通过X射线结构分析,磁化率测量和各种光谱学方法对配位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在所有络合物中,镍(II)离子在方锥体环境中都是五配位的,在1(Addison参数τ= 0.47)和3(τ= 0.29)的情况下会严重扭曲,而几乎是完美的对于2(τ= 0.03)。这种安排导致了Ni(II)(S = 1)金属中心之间的相对强的反铁磁相互作用,这是由双苯氧基氧化桥(J值为-23.32(1),-35.45(2)和-34
    DOI:
    10.1021/ic202748m
  • 作为产物:
    描述:
    (2-[1-(3-methylamino-propylimino)-ethyl]-phenol)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生成 2-(1-(3-methylamino-propylamino)-ethyl)-phenol
    参考文献:
    名称:
    源自减少的席夫碱配体的双酚氧化桥联的五配位双核镍(II)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磁性和邻苯二酚酶活性:儿茶酚酶活性的机理推断。
    摘要:
    三种双苯氧基桥双核镍(II)配合物,即[Ni 2(L 1)2(NCS)2 ](1),[Ni 2(L 2)2(NCS)2 ](2)和[Ni 2(L 3)2(NCS)2 ](3)已使用还原的三齿席夫碱配体2- [1-(3-(甲基氨基丙基丙基氨基)-乙基]-苯酚(HL 1),2- [ 1-(2-二甲基氨基-乙基氨基)-乙基]-苯酚(HL 2)和2- [1-(3-二甲基氨基-丙基氨基)-乙基]-苯酚(HL 3), 分别。通过X射线结构分析,磁化率测量和各种光谱学方法对配位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在所有络合物中,镍(II)离子在方锥体环境中都是五配位的,在1(Addison参数τ= 0.47)和3(τ= 0.29)的情况下会严重扭曲,而几乎是完美的对于2(τ= 0.03)。这种安排导致了Ni(II)(S = 1)金属中心之间的相对强的反铁磁相互作用,这是由双苯氧基氧化桥(J值为-23.32(1),-35.45(2)和-34
    DOI:
    10.1021/ic202748m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wo bis(μ-phenoxido)dicopper(II) complexes derived from reduced Schiff base ligands
    作者:Apurba Biswas、Michael G.B. Drew、Joan Ribas、Carmen Diaz、Ashutosh Ghosh
    DOI:10.1016/j.ica.2011.09.026
    日期:2011.12
    Cu(II) complexes, [Cu 2 (L 1 ) 2 (NCNCN) 2 ] ( 1 ) and [Cu 2 (L 2 ) 2 (NCNCN) 2 ]·2H 2 O ( 2 ) have been synthesized using the tridentate reduced Schiff-base ligands 2-[1-(2-dimethylamino-ethylamino)-ethyl]-phenol (HL 1 ) and 2-[1-(3-methylamino-propylamino)-ethyl]-phenol (HL 2 ), respectively. The complexe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X-ray structural analyses and variable-temperatur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摘要已经建立了两种苯氧基桥接的双核Cu(II)配合物[Cu 2(L 1)2(NCNCN)2](1)和[Cu 2(L 2)2(NCNCN)2]·2H 2 O(2)。使用三齿还原席夫碱配体2- [1-(2-二甲基基-乙基基)-乙基]-苯酚(HL 1)和2- [1-(3-甲基基-丙基基)-乙基]-苯酚(HL 2)。通过X射线结构分析和可变温度磁化率测量来表征复合物。两种配合物均具有联苯二氧桥连的Cu 2 O 2核。属原子周围的几何形状介于三角锥和方形字塔之间,Addison参数(τ)分别为1和2的0.57和0.49。在核内,化合物1和2的Cu–O–Cu角分别为99.15°和103.51°,平均Cu–O键距为2.036和1.978A。这些差异对两种化合物的磁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尽管两者都是反磁耦合的,但是耦合常数(分别为1和2的J = -184.3和-478.4 cm -1)明显不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