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naphthalen-2-ylmethyl)pyridine 1-oxide | 1151985-79-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naphthalen-2-ylmethyl)pyridine 1-oxide
英文别名
——
2-(naphthalen-2-ylmethyl)pyridine 1-oxide化学式
CAS
1151985-79-3
化学式
C16H13NO
mdl
——
分子量
235.285
InChiKey
WYKMCZDQPSFCC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78.9±14.0 °C(predicted)
  • 密度:
    1.10±0.1 g/cm3(Temp: 20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06
  • 重原子数:
    18.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6
  • 拓扑面积:
    26.94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1.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naphthalen-2-ylmethyl)pyridine 1-oxidebenzaldehyde N-boc imine 在 C36H39N8P*BrH 、 双(三甲基硅烷基)氨基钾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20.0h, 以89%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手性双(胍基)亚氨基正膦有机超碱催化的2-苄基吡啶N-氧化物的对映选择性直接曼尼希型反应†
    摘要:
    在布朗斯台德碱催化下的对映选择性加成反应中,具有较低酸性α-质子的2-苄基吡啶N-氧化物首次被用作亲核试剂。手性双(胍基)亚氨基正膦能够克服亲核试剂低酸度的固有问题,与N - Boc亚胺建立了非对映和对映选择性的直接曼尼希型反应。对照实验表明,底物的N-氧化物部分在实现高立体选择性中起关键作用。
    DOI:
    10.1039/c8sc00808f
  • 作为产物:
    描述:
    2-甲基吡啶氧化物2-溴萘tris-(dibenzylideneacetone)dipalladium(0)sodium t-butanolate2-二环己基磷-2,4,6-三异丙基联苯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0.75h, 以72%的产率得到2-(naphthalen-2-ylmethyl)pyridine 1-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Catalyst and base controlled site-selective sp2 and sp3 direct arylation of azine N-oxides
    摘要:
    Site-selective direct arylation of both sp(2) and sp(3) sites on azine N-oxide substrates is described. The arylation reactions are carried out in either a divergent manner or a sequential manner The sp arylation reaction is applied to the synthesis of the natural products, papaverine and crykonisine, and. rationale for low reactivity of electron-deficient aryl halides is provided. Mechanistic investigations point toward the intimate involvement of the base in the mechanism of these reactions. (C) 2008 Published by Elsevier Ltd.
    DOI:
    10.1016/j.tet.2008.12.00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