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1-(3-triethoxysilylpropyl)aminocarbonyl-2-(1-naphthylaminomethyl)pyrrolidine | 163809-09-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1-(3-triethoxysilylpropyl)aminocarbonyl-2-(1-naphthylaminomethyl)pyrrolidine
英文别名
——
(S)-1-(3-triethoxysilylpropyl)aminocarbonyl-2-(1-naphthylaminomethyl)pyrrolidine化学式
CAS
163809-09-4
化学式
C25H39N3O4Si
mdl
——
分子量
473.688
InChiKey
RWVCSXXVUKHLHA-QFIPXVFZ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86
  • 重原子数:
    33.0
  • 可旋转键数:
    13.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6
  • 拓扑面积:
    72.06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5.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tetrakis(acetonitrile)copper(I) perchlorate(S)-1-(3-triethoxysilylpropyl)aminocarbonyl-2-(1-naphthylaminomethyl)pyrrolidine乙腈 为溶剂, 以78%的产率得到[Cu(CH3CN)((S)-1-(3-triethoxysilylpropyl)aminocarbonyl-2-(1-naphthylaminomethyl)pyrrolidine)]ClO4
    参考文献:
    名称:
    带有三乙氧基甲硅烷基的取代吡咯烷配体的手性Cu(I)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以及USY沸石上异相催化剂的制备
    摘要:
    摘要一系列新的式为[Cu(LL)(CH3CN)] X(X = ClO4,PF6的铜配合物,其中LL =(S)-2-R-吡咯烷(1),(S)-1-R-2 -叔丁基氨基羰基吡咯烷(2),(S)-1-R-2-(1-萘基氨基羰基)吡咯烷(3),(S)-1-R-2-(1-萘基氨基甲基)吡咯烷(4),(2S制备了(4S)-4-氨基-1-R-2-叔丁基氨基羰基吡咯烷(5)(R =(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丙基)氨基羰基),并通过共价键将其负载在改性的超稳定Y型沸石上,并通过超微孔负载锚固在沸石上的配合物易于再循环,并显示出与均相介质中的游离配合物类似的催化活性,用于烯烃的环丙烷化。
    DOI:
    10.1016/0020-1693(95)04764-6
  • 作为产物:
    描述:
    (S)-N-(pyrrolidin-2-ylmethyl)naphthalen-1-amine异氰酸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87%的产率得到(S)-1-(3-triethoxysilylpropyl)aminocarbonyl-2-(1-naphthylaminomethyl)pyrrol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N,N'-和N,P-配体的新型手性Rh(I)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杂化沸石的锚固及杂化配合物催化性能的研究
    摘要:
    合成并表征了新型手性双齿N,N'-和N,P-供体及其铑配合物。[{Rh(COD)Cl} 2 ]和[RhCl(PPh 3)3 ]与制备的不同手性配体的反应:if(S)-1-L-2-t-丁基氨基羰基吡咯烷(1a,1b),(S)-1-L-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2a,2b),(S)-1-L-2-(1-萘氨基羰基)吡咯烷(5a,5b),(S)-1-L-2-(1-萘氨基甲基)吡咯烷(7a,7b)(a:L = t-butylaminocarbonyl,在一个非配位阴离子的存在(3- trietoxysilylpropyl)氨基羰基)(PF 6 - ),得到阳离子四配位的[Rh(L 2)(配体)] [PF 6 ](L 2 = rmCOD或PPH 3)。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1 H,13 C和31 P NMR测量阐明了这些络合物的结构。具有1b,2b,5b和7b的金属配合物,将其锚定在二氧化硅上,得到
    DOI:
    10.1016/0022-328x(94)05195-h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