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R,2R,10aR)-1,2-(isoprpylidene)dioxy-1,2,3,5,10,10a-hexahydrobenzo[f]indolizin-3-one | 853232-71-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R,2R,10aR)-1,2-(isoprpylidene)dioxy-1,2,3,5,10,10a-hexahydrobenzo[f]indolizin-3-one
英文别名
——
(1R,2R,10aR)-1,2-(isoprpylidene)dioxy-1,2,3,5,10,10a-hexahydrobenzo[f]indolizin-3-one化学式
CAS
853232-71-0
化学式
C15H17NO3
mdl
——
分子量
259.305
InChiKey
WWYQONALOUJVCO-JHJVBQTA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R,2R,10aR)-1,2-(isoprpylidene)dioxy-1,2,3,5,10,10a-hexahydrobenzo[f]indolizin-3-one盐酸 、 dimethyl sulfide boran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65.0h, 生成 (1R,2S,10aR)-1,2-dihydroxy-1,2,3,5,10,10a-hexahydrobenzo[f]indolizine
    参考文献:
    名称:
    由(l)-谷氨酸非对映选择性合成新的多羟基吲哚并咪唑
    摘要:
    非对映选择性合成两个新的swainsonine类似物1a和1b,哌啶环在C6-C7处与苯基核稠合,即(1 R,2 S,10 R,10a R)-(+)-1,2,10-三羟基-1,2,3,5,10,10a-六氢苯并[ f ]吲哚嗪(1a)和(1 S,2 R,10 R,10a R)-(+)-1,2,10-三羟基-1 ,2,3,5,10,10A六氢苯并[ ˚F ]中氮茚(1B),进行说明。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三环吲哚并立二酮5的有效性可以从廉价的L-谷氨酸分三步轻松获得,作为化学和立体发散转化的有吸引力的平台。关键步骤涉及化合物5的完全非对映选择性酮还原和不饱和酰胺10的催化顺式-二羟基化反应。合成策略还允许非对映选择性合成1,8a-二-表位-lentiginosine 3a((1 R,2 S,10a R)-(+)-1,2-dihydroxy-1,2,3的苯并类似物,5、10、10a-六氢苯并[ f
    DOI:
    10.1016/j.tet.2005.03.029
  • 作为产物:
    描述:
    (R)-2-Phenylselanyl-1,5,10,10a-tetrahydro-2H-pyrrolo[1,2-b]isoquinolin-3-one 在 四氧化锇双氧水N-甲基吗啉氧化物 作用下, 以 乙酸乙酯丙酮 为溶剂, 反应 8.5h, 生成 (1R,2R,10aR)-1,2-(isoprpylidene)dioxy-1,2,3,5,10,10a-hexahydrobenzo[f]indolizin-3-one
    参考文献:
    名称:
    由(l)-谷氨酸非对映选择性合成新的多羟基吲哚并咪唑
    摘要:
    非对映选择性合成两个新的swainsonine类似物1a和1b,哌啶环在C6-C7处与苯基核稠合,即(1 R,2 S,10 R,10a R)-(+)-1,2,10-三羟基-1,2,3,5,10,10a-六氢苯并[ f ]吲哚嗪(1a)和(1 S,2 R,10 R,10a R)-(+)-1,2,10-三羟基-1 ,2,3,5,10,10A六氢苯并[ ˚F ]中氮茚(1B),进行说明。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三环吲哚并立二酮5的有效性可以从廉价的L-谷氨酸分三步轻松获得,作为化学和立体发散转化的有吸引力的平台。关键步骤涉及化合物5的完全非对映选择性酮还原和不饱和酰胺10的催化顺式-二羟基化反应。合成策略还允许非对映选择性合成1,8a-二-表位-lentiginosine 3a((1 R,2 S,10a R)-(+)-1,2-dihydroxy-1,2,3的苯并类似物,5、10、10a-六氢苯并[ f
    DOI:
    10.1016/j.tet.2005.03.02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