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cyano-ethyl)-1-oxo-1,2,3,4-tetrahydro-[2]naphthoic acid methyl ester | 321903-15-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cyano-ethyl)-1-oxo-1,2,3,4-tetrahydro-[2]naphthoic acid methyl ester
英文别名
Opt.-inakt. 1-Oxo-2-(2-cyan-aethyl)-1,2,3,4-tetrahydro-naphthoesaeure-(2)-methylester;2-(2-Cyan-aethyl)-1-oxo-1,2,3,4-tetrahydro-[2]naphthoesaeure-methylester;Methyl 2-(2-cyanoethyl)-1-oxo-3,4-dihydronaphthalene-2-carboxylate
2-(2-cyano-ethyl)-1-oxo-1,2,3,4-tetrahydro-[2]naphthoic acid methyl ester化学式
CAS
321903-15-5
化学式
C15H15NO3
mdl
——
分子量
257.289
InChiKey
IUBFGMVBBFQHO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67.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2-cyano-ethyl)-1-oxo-1,2,3,4-tetrahydro-[2]naphthoic acid methyl ester三氟甲磺酸酐magnesium 作用下, 以 乙醚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5.5h, 生成 6-oxo-6,7,8,8a,9,10-hexahydro-phenanthrene-8a-carboxylic acid meth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三氟甲磺酸酯促进双环δ-羟基腈分子内环化的研究
    摘要:
    已经进行了研究以研究几种双环δ-羟基腈与三氟甲磺酸酐在二氯甲烷中的反应性。衍生自1-茚满酮和1-四氢萘酮的类似物的反应导致环烯酮成环。这些产物产生于最初的消除反应,该反应生成烯烃,然后将碳-碳双键添加到活化的氰基上。从1-苯并亚砜获得的衍生物的分子内环化出乎意料地遵循不同的路径,从而得到环状亚氨酸酯作为主要产物。在这种情况下,活化的氰基直接被起始δ-羟基腈的羟基攻击。理论计算为观察到的反应性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其质子化形式形成三氟甲磺酸盐,当环的大小由于构象效应而增加时,其随后的电离成碳正离子,以及所得的烯烃向烯酮的环化变得不那么有利。对于竞争性的对亚氨酸酯的Pinner型环化,观察到相反的趋势。还提出了在酸催化条件下由环状酰亚胺形成内酰胺的另一种机理。
    DOI:
    10.1021/jo062669f
  • 作为产物:
    描述:
    3,4-二氢-1(2H)-萘酮sodium hydroxide 、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7.5h, 生成 2-(2-cyano-ethyl)-1-oxo-1,2,3,4-tetrahydro-[2]naphthoic acid meth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三氟甲磺酸酯促进双环δ-羟基腈分子内环化的研究
    摘要:
    已经进行了研究以研究几种双环δ-羟基腈与三氟甲磺酸酐在二氯甲烷中的反应性。衍生自1-茚满酮和1-四氢萘酮的类似物的反应导致环烯酮成环。这些产物产生于最初的消除反应,该反应生成烯烃,然后将碳-碳双键添加到活化的氰基上。从1-苯并亚砜获得的衍生物的分子内环化出乎意料地遵循不同的路径,从而得到环状亚氨酸酯作为主要产物。在这种情况下,活化的氰基直接被起始δ-羟基腈的羟基攻击。理论计算为观察到的反应性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其质子化形式形成三氟甲磺酸盐,当环的大小由于构象效应而增加时,其随后的电离成碳正离子,以及所得的烯烃向烯酮的环化变得不那么有利。对于竞争性的对亚氨酸酯的Pinner型环化,观察到相反的趋势。还提出了在酸催化条件下由环状酰亚胺形成内酰胺的另一种机理。
    DOI:
    10.1021/jo062669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hibatomi; Nakahashi; Uozumi, Synlett, 2000, # 11, p. 1643 - 1645
    作者:Shibatomi、Nakahashi、Uozumi
    DOI:——
    日期:——
  • 3-Ketohydrophenanthrenes and 2′-Ketohydro-1,2-cyclopentenonaphthalenes
    作者:W. E. Bachmann、G. Dana. Johnson
    DOI:10.1021/ja01178a060
    日期:1949.10
  • Studies on the Intramolecular Cyclizations of Bicyclic δ-Hydroxynitriles Promoted by Triflic Anhydride
    作者:Valeria Justribó、Silvina C. Pellegrinet、María I. Colombo
    DOI:10.1021/jo062669f
    日期:2007.5.1
    have been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activity of several bicyclic δ-hydroxynitriles with triflic anhydride in dichloromethane. The reactions of the analogues derived from 1-indanone and 1-tetralone lead to annulated enones. These products arise from an initial elimination reaction that generates an alkene, follow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carbon−carbon double bond to the activated cyano group. The intramolecular
    已经进行了研究以研究几种双环δ-羟基腈与三氟甲磺酸酐在二氯甲烷中的反应性。衍生自1-茚满酮和1-四氢萘酮的类似物的反应导致环烯酮成环。这些产物产生于最初的消除反应,该反应生成烯烃,然后将碳-碳双键添加到活化的氰基上。从1-苯并亚砜获得的衍生物的分子内环化出乎意料地遵循不同的路径,从而得到环状亚氨酸酯作为主要产物。在这种情况下,活化的氰基直接被起始δ-羟基腈的羟基攻击。理论计算为观察到的反应性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其质子化形式形成三氟甲磺酸盐,当环的大小由于构象效应而增加时,其随后的电离成碳正离子,以及所得的烯烃向烯酮的环化变得不那么有利。对于竞争性的对亚氨酸酯的Pinner型环化,观察到相反的趋势。还提出了在酸催化条件下由环状酰亚胺形成内酰胺的另一种机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