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7-bis(3-aminoethylenecarbamoyl-methoxy)naphthalene | 713131-28-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7-bis(3-aminoethylenecarbamoyl-methoxy)naphthalene
英文别名
N-(2-aminoethyl)-2-[7-[2-(2-aminoethylamino)-2-oxoethoxy]naphthalen-2-yl]oxyacetamide
2,7-bis(3-aminoethylenecarbamoyl-methoxy)naphthalene化学式
CAS
713131-28-3
化学式
C18H24N4O4
mdl
——
分子量
360.413
InChiKey
RNUFKQUIOPSWJ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735.2±60.0 °C(Predicted)
  • 密度:
    1.243±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1
  • 重原子数:
    26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129
  • 氢给体数:
    4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异硫代氰基4-硝基苯酯2,7-bis(3-aminoethylenecarbamoyl-methoxy)naphthalene氯仿 为溶剂, 反应 6.0h, 以94%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硫脲和酰胺基团的阴离子含氟受体的合成及其对α,ω-二羧酸酯的识别性能
    摘要:
    三个新的中性受体(1,2和3含有硫脲和酰胺基团)通过以良好的收率简单的步骤合成。为的阴离子的结合性质1,2和3分别通过UV-vis,荧光,并检测1个H NMR光谱。受体1,2和3的所有与其他二羧酸酯的阴离子相比具有更好的己二酸酯阴离子选择性。的缔合常数1,2和3与其他阴离子(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相比,己二酸的含量更高。尤其是,在将己二酸酯添加到1在DMSO中的溶液中,观察到了从浅黄色到橙红色的明显颜色变化。该UV-vis和荧光数据表明,1:1的化学计量复合物化合物之间形成1,2或3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和二羧酸的阴离子。
    DOI:
    10.1016/j.tet.2004.03.046
  • 作为产物:
    描述:
    2,7-二羟基萘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乙醇氯仿丙酮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2,7-bis(3-aminoethylenecarbamoyl-methoxy)naphthalene
    参考文献:
    名称:
    基于硫脲和酰胺基团的阴离子含氟受体的合成及其对α,ω-二羧酸酯的识别性能
    摘要:
    三个新的中性受体(1,2和3含有硫脲和酰胺基团)通过以良好的收率简单的步骤合成。为的阴离子的结合性质1,2和3分别通过UV-vis,荧光,并检测1个H NMR光谱。受体1,2和3的所有与其他二羧酸酯的阴离子相比具有更好的己二酸酯阴离子选择性。的缔合常数1,2和3与其他阴离子(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相比,己二酸的含量更高。尤其是,在将己二酸酯添加到1在DMSO中的溶液中,观察到了从浅黄色到橙红色的明显颜色变化。该UV-vis和荧光数据表明,1:1的化学计量复合物化合物之间形成1,2或3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和二羧酸的阴离子。
    DOI:
    10.1016/j.tet.2004.03.04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antioselective recognition by optically active chiral fluorescence sensors bearing amino acid units
    作者:Kuo-Xi Xu、Yong-Bing He、Hai-Juan Qin、Guang-Yan Qing、Shun-Ying Liu
    DOI:10.1016/j.tetasy.2005.08.014
    日期:2005.9
    Chiral fluorescence receptors 1 and 2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structures characterized by IR, H-1 NMR, C-13 NMR, MS spectra,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 chiral recognition abilities of I and 2 were studied by 1H NMR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receptors 1 and 2 with bis(tetrabutylammonium) dibenzoyl tartrate formed a 1:1 complex. Receptor 2 exhibits an excellent enantioselective recognition ability toward the enantiomers of bis(tetrabutylammonium) dibenzoyl tartrate. (C) 2005 Elsevier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