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Ir(III)(1-phenylisoquinoline(1-))2(picolinate) | 1186193-36-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Ir(III)(1-phenylisoquinoline(1-))2(picolinate)
英文别名
——
Ir(III)(1-phenylisoquinoline(1-))2(picolinate)化学式
CAS
1186193-36-1
化学式
C36H24IrN3O2
mdl
——
分子量
722.825
InChiKey
MFMSWOQDMUDPOZ-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2-吡啶甲酸1-苯基异喹啉氯化铱(III) 水合物 在 sod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乙二醇乙醚 为溶剂, 以61%的产率得到Ir(III)(1-phenylisoquinoline(1-))2(picoli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Effect of main ligands on organic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of Ir(iii) complexes
    摘要:
    研究人员使用含有不同主配体(1-苯基异喹啉、(4-异喹啉-1-基-苯基)二苯胺和 1-芘-1-基-异喹啉,分别为 1、2 和 3)的三种铱配合物(1、2 和 3)制造了装置的光伏性能。测试了两种不同的器件,一种是通过旋涂法制造的,另一种是通过真空沉积法制造的。在通过旋涂法制造的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BHJC)中,使用 2 制造的电池具有最高的功率转换效率(PCE,0.50%)。1和3的功率转换效率分别为0.43%和0.34%。这些结果表明,2 中的三苯胺分子具有卓越的空穴传输能力,是使用这种复合物制造的器件具有高光电性能的原因。通过使用这三种铱复合物制作纯电子器件并比较每个器件的开启电压,证实了这一假设。通过真空共沉积 50 纳米厚活性层中的 2 和 C60 制成的器件 C 的光电性能比器件 A(双层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和器件 B(通过共沉积 30 纳米厚活性层中的 2 和 C60 制成)高出 50%。
    DOI:
    10.1039/c1nj20446g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