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tert-butyl-2-hydroxy-1-naphthaldehyde | 136229-16-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tert-butyl-2-hydroxy-1-naphthaldehyde
英文别名
6-Tert-butyl-2-hydroxynaphthalene-1-carbaldehyde
6-tert-butyl-2-hydroxy-1-naphthaldehyde化学式
CAS
136229-16-8
化学式
C15H16O2
mdl
——
分子量
228.291
InChiKey
PDSGCEOVGCWJG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55.7±22.0 °C(Predicted)
  • 密度:
    1.139±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5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7
  • 拓扑面积:
    37.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tert-butyl-2-hydroxy-1-naphthaldehyde盐酸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 、 amalgamated zinc 、 四氯邻苯二酚4-甲基苯磺酸吡啶potassium carbonate过氧化苯甲酰 作用下, 以 四氯化碳乙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41.0h, 生成 6',8-ditert-butylspiro[1,2-dihydrobenzo[f]chromene-3,1'-naphthalene]-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锅合成多环氧芳烃。第三部分的形成机理
    摘要:
    在丙酮中存在K 2 CO 3时,6-丁基-1-溴甲基-2-(2-四氢吡喃氧基)-萘2c与四氯邻苯二酚(TCC)反应,得到非对映异构体6c和7c。作为第一步,已经提出了将碱基诱导的吡喃基醚2裂解为1,2-萘醌-1-甲基8的机理(方案-1)。用不同的碱基证明了吡喃基醚键在2中的裂解以得到1,2-萘醌-1-甲基的二聚体4和5。1,2-萘醌-1-甲基醚8如此生成的苯甲酸酯与TCC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然后消除氯离子以生成二酮,再与丙酮进行醛醇缩合生成非对映异构体6和7。在类似反应条件下,由吡喃基醚2a-c生成的8与四溴邻苯二酚(TBC)进行Michael反应,得到预期的一溴化合物6h,6i,6k,7n,7n和7q。所提出的机理的最后一步,醛醇缩合还已经证明了使用不同的酮溶剂。因此,2a-c与在相似的反应条件下,在二乙基酮/甲基乙基酮中的TCC / TBC得到预期的化合物6和7。
    DOI:
    10.1016/s0040-4020(01)87136-2
  • 作为产物:
    描述:
    氯仿6-t-butyl-2-naphthol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1.0h, 以46%的产率得到6-tert-butyl-2-hydroxy-1-naphthaldehyd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锅合成多环氧芳烃。第三部分的形成机理
    摘要:
    在丙酮中存在K 2 CO 3时,6-丁基-1-溴甲基-2-(2-四氢吡喃氧基)-萘2c与四氯邻苯二酚(TCC)反应,得到非对映异构体6c和7c。作为第一步,已经提出了将碱基诱导的吡喃基醚2裂解为1,2-萘醌-1-甲基8的机理(方案-1)。用不同的碱基证明了吡喃基醚键在2中的裂解以得到1,2-萘醌-1-甲基的二聚体4和5。1,2-萘醌-1-甲基醚8如此生成的苯甲酸酯与TCC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然后消除氯离子以生成二酮,再与丙酮进行醛醇缩合生成非对映异构体6和7。在类似反应条件下,由吡喃基醚2a-c生成的8与四溴邻苯二酚(TBC)进行Michael反应,得到预期的一溴化合物6h,6i,6k,7n,7n和7q。所提出的机理的最后一步,醛醇缩合还已经证明了使用不同的酮溶剂。因此,2a-c与在相似的反应条件下,在二乙基酮/甲基乙基酮中的TCC / TBC得到预期的化合物6和7。
    DOI:
    10.1016/s0040-4020(01)87136-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umarin compound
    申请人:Satsuki Makoto
    公开号:US20050275341A1
    公开(公告)日:2005-12-15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oumarin compound represented by Formula 1, which comprises a step of reacting a coumarin compound represented by Formula 1 with a compound having an aldehyde group and an activated methylene group; luminous agents for organic EL elements and organic EL elements which all comprise the coumarin compound; and displaying panels and information displaying apparatuses using the organic EL elements: ø(Z)m  Formula 1 wherein in Formula 1, ø is an aromatic ring, heterocycle, or a combination thereof, each Z is the same or a different coumarin group represented by Formula 2; and m is an integer of two or more; Formula 2:
  • US7514158B2
    申请人:——
    公开号:US7514158B2
    公开(公告)日:2009-04-07
  • One pot synthesis of polycyclic oxygen aromatics. Part III mechanism of formation
    作者:T.R. Kasturi、A.B. Mandal、P.Amruta Reddy、K.B.Ganesha Prasad、B. Rajasekhar
    DOI:10.1016/s0040-4020(01)87136-2
    日期:1991.1
    similar-reaction conditions gave the expected monobromo compounds 6h, 6i, 6k, 7n, 7n and 7q. The last step in the proposed mechanism, ., aldolisation has also been demonstrated using different ketonic solvents. Thus, reaction of 2a-c with TCC/TBC in diethyl ketone/methyl ethyl ketone under similar reaction conditions gave the expected compounds 6 and 7.
    在丙酮中存在K 2 CO 3时,6-丁基-1-溴甲基-2-(2-四氢吡喃氧基)-萘2c与四氯邻苯二酚(TCC)反应,得到非对映异构体6c和7c。作为第一步,已经提出了将碱基诱导的吡喃基醚2裂解为1,2-萘醌-1-甲基8的机理(方案-1)。用不同的碱基证明了吡喃基醚键在2中的裂解以得到1,2-萘醌-1-甲基的二聚体4和5。1,2-萘醌-1-甲基醚8如此生成的苯甲酸酯与TCC进行迈克尔加成反应,然后消除氯离子以生成二酮,再与丙酮进行醛醇缩合生成非对映异构体6和7。在类似反应条件下,由吡喃基醚2a-c生成的8与四溴邻苯二酚(TBC)进行Michael反应,得到预期的一溴化合物6h,6i,6k,7n,7n和7q。所提出的机理的最后一步,醛醇缩合还已经证明了使用不同的酮溶剂。因此,2a-c与在相似的反应条件下,在二乙基酮/甲基乙基酮中的TCC / TBC得到预期的化合物6和7。
查看更多